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施工前期准备
02
桩孔定位与开挖
03
钢筋笼制作安装
04
混凝土灌注施工
05
质量检测与验收
06
安全与环保措施
01
施工前期准备
地质情况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编制详细的勘察报告,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勘察报告编制
勘察方法
采用钻探、坑探、物探等方法,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了解施工地点的地质构造、土质类型、地下水位等信息。
场地地质条件勘察
施工图纸绘制
根据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
施工图纸与方案确认
施工方案编制
根据施工图纸,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安全措施等。
审核与确认
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需经过专家审核和确认,确保施工合理性和可行性。
机械设备进场调试
选型与采购
根据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
进场准备
验收与试运行
将设备运输至施工现场,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对设备进行验收,并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施工质量。
1
2
3
02
桩孔定位与开挖
桩位坐标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计算出每个桩位的坐标。
坐标计算
在现场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根据计算出的坐标放出桩位。
实地放线
对放出的桩位进行复核检查,确保准确无误。
复核检查
在桩位上人工挖掘,适用于孔径较小、深度较浅的桩孔。
人工/机械分段成孔
人工挖孔
采用钻孔机进行钻孔,适用于孔径较大、深度较深的桩孔。
机械钻孔
对于较深的桩孔,需要分段进行施工,以保证成孔质量。
分段施工
在开挖过程中,及时对孔壁进行支护,防止孔壁坍塌。
孔壁支护与渗水处理
孔壁支护
在孔底设置排水孔或进行注浆处理,以防止地下水对桩孔的影响。
渗水处理
在孔底进行清理,去除杂物和泥土,确保孔底平整干净。
清理孔底
03
钢筋笼制作安装
钢筋种类和规格
钢筋笼的绑扎应牢固,避免出现松动和位移,同时要保证钢筋间距均匀。
钢筋绑扎
钢筋接头
钢筋接头需采用搭接或焊接连接,且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钢筋种类和规格,如HRB400、HRB500等。
钢筋规格与绑扎标准
笼体分段焊接工艺
焊接方式
采用对接接头,保证焊缝强度和密实性。
焊缝质量检查
焊缝应饱满、无夹渣、无气泡,并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
笼体分段
根据孔深和钢筋笼长度,将笼体分成若干段进行制作,以便于运输和安装。
垂直度控制
采用吊线法或激光测距仪等工具,确保钢筋笼的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
垂直度与定位校准
定位校准
在钢筋笼顶部和底部设置定位器,确保钢筋笼在孔中的位置准确、稳定。
检查与调整
在安装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钢筋笼的垂直度和定位情况,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
04
混凝土灌注施工
原材料选择
选用符合标准的水泥、骨料、砂、外加剂等原材料。
配合比设计
根据灌注桩的强度要求和孔内水位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等指标。
配合比试验
进行试验室配合比试验,确保混凝土强度等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导管法连续灌注控制
导管选用
选用符合标准、内壁光滑、接头严密的导管,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
导管安装
灌注控制
导管安装应居中、垂直、稳固,避免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偏移或倾斜。
在灌注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灌注混凝土,避免出现断桩、夹泥等现象,同时控制导管埋深,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1
2
3
桩顶标高与浮浆处理
在灌注接近结束时,应测量桩顶标高,确保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桩顶标高控制
在灌注结束后,应及时清除桩顶浮浆,避免影响桩身质量。
浮浆处理
桩头处理应平整、规则,便于后续施工和检测。
桩头处理
05
质量检测与验收
桩身完整性检测
低应变动力检测
通过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检测桩身完整性,确定桩身缺陷程度和位置。
超声波检测
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原理,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判断桩身是否存在空洞、裂缝等缺陷。
抽芯检测
随机抽取灌注桩进行抽芯检测,直接观察桩身混凝土质量和强度。
试验准备
按照规定的加载等级,逐级施加荷载,观测桩顶和桩身的变形情况。
逐级加载
判定承载力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和安全承载力,为设计提供依据。
确定加载方案,安装加载设备和测量仪表,确保试验安全可靠。
承载力静载试验
记录内容
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检测、验收等环节的详细记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施工记录归档规范
归档要求
将施工记录和相关文件整理归档,妥善保存,以备后续查阅和评估。
保密管理
对施工记录进行保密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不当使用。
06
安全与环保措施
井下作业安全培训
工人必须接受专业的井下作业安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个人防护装备
工人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井下通风
确保井下通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