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第1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第2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标准1、人员管理⑴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组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护士担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⑵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⑶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⑷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⑸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第3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科室管理⑴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⑵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⑶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⑷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⑸应当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第4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⑴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⑵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⑶病室空气要清新,每季度做空气培养第5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第6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⑷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做好职业防护。⑸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第7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⑹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①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体温表、听诊器等。吸痰管一用一更换。②患儿使用后的奶头、奶瓶应统一一人一用一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早产儿暖箱、蓝光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蓝光毯,辐射台每天清洁,每周更换一次做终末消毒,用毕终末消毒。暖箱、蓝光箱、蓝光毯,辐射台清洁、消毒有记录。第8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④患儿使用的包单、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第9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⑺病室每日清洁擦地不少于2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⑻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⑽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每日各项操作先由早产婴开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⑾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第10页,共1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使用前暖箱、蓝光箱、辐射台应做好准备,包括按需加无菌蒸馏水、选择箱温/肤温控制模式,并预热。2)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辐射台应每天检查蒸馏水是否足够,及时添加。每周更换暖箱,终末消毒一次,并记录。3)患儿置于暖箱、蓝光箱后,放置合适体位,同时常规巡视,观察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