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比例
知识点0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与缩小,就是把这个图形的每条边都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放大(缩小)后的图形与放大(缩小)前的图形对应边的比是相同的。
知识点02:比例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如6.4:4=9.6:6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知识点03: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或),那么a×d=b×c。
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知识点04: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的应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考点0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典例分析01】(1)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B。
(2)将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3)将图形A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D;如果每个方格表示1cm2,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比是4:1。
【分析】(1)轴对称图形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据此在对称轴的左边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
(2)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O的位置不变,图形A各边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图形C;
(3)把三角形A的各边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所得到的图形就是图形A按2:1放大后的图形D,平面图形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面积扩大到22倍,据此写出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比。
【解答】解:(1)(2)(3)作图如下:
22=4,所以图形D与图形A的面积比是4:1。
故答案为:4:1。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图形轴对称、旋转、放大的意义及作图方法。
【变式训练01】(1)按1:3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2)按2:1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变式训练02】(1)把图中的长方形按1:3缩小,得到图形B。
(2)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原长方形的。
(3)把图中的三角形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度。
【变式训练03】填一填,画一画。
(1)图形B是图形A按照:缩小后得到的。
(2)画出图形A按3:1放大后的图形C。
考点02: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典例分析02】如果4x=7y,那么y:x=4:7,如果5a=4b,那么=.
【分析】(1)根据比例的性质,把4x=7y改写成比例式为y:x=4:7;
(2)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5a=4b改写成比例的形式,并写成分数形式的比即可.
【解答】解:(1)如果4x=7y,那么y:x=4:7;
(2)如果5a=4b,那么=.
故答案为:4,7,.
【点评】此题考查比例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变式训练01】已知3a=4b(a、b不为0),则a、b成比例,且a:b=.
【变式训练02】解比例。
15:x=25:120
x:0.25=8:9
【变式训练03】把中间的长方形分别按比缩小和放大后得到了左、右两个长方形,请分别写出两个比例,并求出未知数x和y.
考点03:比例尺及其应用
【典例分析03】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路线长6厘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几小时到达?
【分析】先求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要求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几小时,就是用距离除以速度即可。
【解答】解:6÷厘米)米=120千米
120÷80=1.5(小时)
答:需要1.5小时到达。
【点评】此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实际应用,以及对“时间=路程÷速度”这一关系式的掌握情况。
【变式训练01】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4.2厘米。一辆汽车以70千米/时的速度在上午8时从甲城开出,到达乙城的时间是几时?
【变式训练02】量一量小明家到少年宫、车站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比例尺算出它们的实际距离.
【变式训练03】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它的长度是11cm,港珠澳大桥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千米?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在一张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度是6厘米,已知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100,求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米。
A.6 B.0.6 C.60 D.600
2.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这个比例的一个内项是,那么另一个内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