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道德与法治和小学语文跨学科与科学融合案例.pdf
文件大小:182.56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3.19千字
文档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和小学语文跨学科与科学融合案例

背景概述

在当前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的建设中,科学教育的“加法”

五年规划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这一规划旨在通过加强科学教育,提

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和

小学语文跨学科与科学的融合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本

文将以“探索自然,守护家园——以环保为核心的跨学科融合教学”

为主题,详细介绍案例的实施过程、效果、反思及展望。

一、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

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和语文课程都

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任,而科学课程则注

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将这三门学科进行有机融合,

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

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使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

语文和科学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语言表达

能力和道德法治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思考、表达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同时,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

公民意识。

三、案例活动

(一)科学实验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绿色植物的力

量”

1.活动目标:

(1)科学层面: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及其对环境的贡献。

(2)道德与法治层面:培养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道德观念,

增强环保意识。

2.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教师准备小型植物(如豆芽)、透明玻璃瓶、

水、光照设备等实验材料。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套实验装置。

(2)实验过程: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

情况,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道德与法治讨论: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对地

球生态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节约用水、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3.成果展示:

(1)每组学生制作一份海报,展示实验过程、结果以及个人的

环保承诺。

2

(2)在班级内进行分享,评选出“最佳环保创意奖”。

(二)语文阅读与科学探索的融合——“奇妙的自然现象”

1.活动目标:

(1)语文层面:通过阅读相关科普文章或故事,提升学生的阅

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科学层面:了解自然现象的科学原理,如彩虹的形成、四

季的变化等。

2.活动设计:

(1)阅读材料选择:选取与自然现象相关的科普文章或童话故

事,如《彩虹的秘密》、《四季的轮回》。

(2)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科学原理,通过提

问、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科学探索:结合阅读内容,设计科学实验或户外观察活动,

如制作简易彩虹实验、观察不同季节树叶的变化等。

3.成果展示:

(1)学生撰写读后感,结合科学原理阐述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新

认识。

(2)举办“小小科学家-爱护大自然”演讲会,学生分享自己

的阅读心得和科学探索经历。

(三)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构建我们的绿色校园”

1.活动目标:

(1)综合运用道德与法治、语文和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活动设计:

(1)项目启动:教师介绍项目背景,即校园环保现状,提出改

善校园环境的任务。

(2)分组研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环保项目进行

研究,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化校园等。

(3)方案设计:各组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目标设定、资

源分配、时间表等。

(4)实施与监督:在教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