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自己》参考教案
理念阐述
1.理论基础
自我是一种意识的、知觉的与概念化的过程,大体上包括三个部份。躯体我:
对自己的驱体及其生理需要的认定;社会我: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角色的
认定;心理我:对某些信念,意愿及价值体系的认定。但是从动态的、性质的及
形势的层次上去分析,自我也包括三个部份。投射我:透过与他人的交接,设想
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投身于他人的角度以反观自己的结果;现象我:透过个人主
观的知觉领域是“自我知觉”的自我,也就是“主观我”;理想我:透过主观的
设想,构设个人所预达成的圆满影像,成为个人决定行动的参照架构,希望自己
变成什么样的一个人,实现怎样一个人生境界。理想我与现象我愈接近,或是理
想我是由现象我为基础发展而得者,个人的适应将愈好,生活也越幸福。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个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危机主要是与其辨
识、认定或认同有关,如果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深刻,知道个人应扮演的角色,并
知道人生的意义与方向,将有助于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不致产生迷失或产生混
淆。所以在辅导工作上,要肯定青少年的价值与接纳他们的角色,使之能建立自
己的身份感与自我信心,如此青少年就容易去克服心理社会危机,能顺利往下一
个阶段发展。依照埃里克森的看法,有效协助青少年正常发展最主要仍在于:协
助他们找寻自我,应付危机。
2.学生现状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大多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容易让他
们产生心理波动,影响其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另外,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
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存在着一些差异,了解、正视这些差异才能全面地认识
自我。在本节认识自我课程之后,还将安排悦纳自我、表达自我等相关的系列课
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发掘自身及他人的各种特质。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并树立积极的自我概
念。
教学重点
1.关注自我,发掘自身及他人的各种特质。
2.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并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并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我的天空”自我探索单。
教学过程
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团体热整理一下桌面,也整理一下心情。课前交流:说说营造温馨的氛
身阶段:对老师的印象。围,也暗示学生
心情整为上课作好物
理质和心理的准
备。
团体转1.欣赏《变脸》导入激发课堂兴
换阶段:川剧“变脸”是一种中国传统表演艺术,演员们在趣,同时又自然
想想我表演中一张接着一张换脸,让人搞不清他究竟是地引出课堂的
——我谁。在我们的生主题,探讨认识
就是我活中,虽然不可能像变脸演员一样带着很多面孔,自我的话题。
么?但事实上,我们在自己的心目中,在别人的眼中也
有着各种各样的面孔。有时,还会令人产生这样的
疑问——我就是我么?
2.揭题:我就是我么?
关于自我的问题,很多人都认真思考过,包括许多
伟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思考和探讨。
团体工1.学生活动:“画画我”这个环节中,学
作阶段教师在课前下发一张“我的天空”的材料,请学生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