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花筒
[教学目标]
1.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语文要素】
2.能够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课时]
1~2课时
一、发散思维,寻找素材
(一)打开生活记忆之门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美丽的会动的画。(播放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生1:色彩很漂亮,可以说是五彩斑斓。
生2:颜色变化很快,有点眼花缭乱了。
师:这就是万花筒。我们的生活也像万花筒一般五彩缤纷。有的是成长的点滴足迹,有的是家庭的琐碎事情,有的是校园风云活动,还有的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依次展开思维发散图第一层次。图一)
师:快打开生活记忆的大门,从自己经历过的或者看到、听到的事情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
(二)共绘思维发散图
师:谁来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生1: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元旦联欢会,我和小伙伴们要上台表演一个节目。排练时还好好的,化了妆,我却不敢上台了。不论大人怎么劝我、拉我,我就是哭着不肯上去。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
师:那天,你哭了。(笑)孩子,不用不好意思,那天的经历一定促使你成长,才有了今天第一个举手发言的胆量。(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2:我印象深刻的事是爸爸戒烟。我爸爸是个大烟鬼。为了戒烟,他都拼了。(笑)锻炼身体、吃糖果、喝水,还拿一张纸卷成烟的样子过过瘾。过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戒掉了。
师:你有一个有毅力、坚持不懈的爸爸。在这个过程中,你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呢?
生2:我和妈妈一起给他加油。为了让他不再抽烟,我们把打火机藏起来;我还假装咳嗽,这样爸爸就会忍住不抽烟了。
师:这是欢乐与痛苦并存的过程,但你爸爸最终战胜了自己。在这过程中,你的功劳也不容小视啊。(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补充思维发散图。图二)
(三)确定本次写作素材
师:在这么多事情中,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或者哪件事最能打动你的心,请用一两句话把它写下来。(出示)
二、披文入境探写法
(一)“六要素”搭建事情框架
师:同学们的故事就像沙滩上的贝壳,多姿多彩。怎样讲清楚这一个个故事呢?同学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吗?
生1: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写清楚。
生2: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最后结果是什么,也要写清楚。
师:同学们讲的这几点,我们可以归纳为事情的“六要素”。写一件事,只有把“六要素”交代清楚,才能让人看明白。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爬天都峰》,事情的“六要素”可以展示在一个表格里。(课件出示表一)
师:课文教会了我们整理事情“六要素”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事情“六要素”表(表二),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你印象深刻的事的“六要素”是什么,能否说清楚?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补充。
(二)按顺序写清事情过程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事情“六要素”?
生: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上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农场当了半天的农夫挖红薯的事。
师: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了,你们是怎么挖红薯的?
生:一大早到农场,我就乱挖一通。爸爸看到了,教我怎么挖。我照着爸爸的话去做,终于挖满了一大篮红薯。中午太阳很大的时候,我们就回家了。
师:爸爸教了你多长时间?你自己挖了多久?
生:爸爸教了十几分钟吧,我和妈妈一起挖了一个多小时,后来我们还把红薯洗干净了。
师:如果我们把这位同学讲述事情经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整理出来,那怎么填进流程图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流程图(图三)。
图三流程图
一大早——十几分钟——一个多小时——中午
师:这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把一件事写得很清楚。
(三)“看、听、想”,突出事情的重点
师:我们也可以像《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一样,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这件事就变成了挖红薯前、挖红薯中、挖红薯后三个部分了。这三部分最重要的是哪一部分呢?
生:我觉得挖红薯这一部分最好玩,也最重要。
师:是的。每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我们应该怎么写,才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课文是一位好老师。看看《麻雀》这篇课文给我们支了什么招?
课件出示: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生:这段话把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的动作、声音、心理都写了出来。
师:看来你不仅课文学得很认真,也是一位阅读高手,一下子就抓住了要点。是的,这动作、声音、心理,也就是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老麻雀与猎狗相遇时的无畏,让我们读起来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个场景一般。
师:接下来有八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写一段话,别忘了用上课文里的妙招。(学生练习写片段)
三、真情实感表心声
(一)晒一晒我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