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观潮》。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单元。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向我们展现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单元导语是引用的王维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滔滔江水,流长邈远;重重青山,若有若无。读到这句诗,我们仿佛就能看到这样的一幅画面。而我们也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整个单元的语文学习活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去感受自然之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观潮》。
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是否观察过潮水的变化呢,一提到涨潮,你脑海里会浮现一副怎样的画面呢?钱塘江大潮自古以被称为天下奇观,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课件出示古人对钱塘江大潮赞叹的诗句)
师:古人对钱塘江大潮赞叹不已,在课前老师也有让同学们自行查阅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现在同学们就来交流汇报一下你收集到的资料吧。(引导学生讲述,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听了这么多关于钱塘江大潮的介绍,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去读一读了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课件出示生字)
在自学之后,大家都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来一起交流看看。
三、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书写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指导相同结构的字的书写建议。)
2.词语认读。
3.词语理解。(学生读词语)在读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已经发现了,这些词里面有些词特别有画面感,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图片,同学们根据图片说出你联想到了这些词语中的哪一个。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课件依次出现大堤、横贯、人山人海、齐头并进的图片)
同学们做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其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预设:课文是围绕开头第一自然段来写的。最能概括大潮特点的词语是天下奇观。
师:这位同学找的真是又快又准。全文正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天下奇观四个字指出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那么读到这里,又有同学有疑问了,这里天下奇观的“观”和课题观潮中的“观”,是一个意思吗?
(课件出示:“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指的是景象或样子。因此,“奇观”的意思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天下奇观”就是指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过渡: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请同学们来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
2.理清叙述顺序。(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在默读之后,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圈画出来的关键词语(课件出示)
时间顺序来写的。
在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后,有同学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疑问: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深入课文进行探究,同学们可以课后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还留下了一个问题,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本节课我们就来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二、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师:在大家都默读完了之后,我们来一起交流看看你的学习成果吧。
先来看到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预设一: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宽阔和横卧让我感受到钱塘江很大,一望无际,尤其是横卧一词用的特别形象,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那里,站在这样的江边,不禁让人心胸开阔,心生敬畏)
师:这位同学能借助关键词展开想象,把钱塘江想象成巨龙,特别有画面感。
预设二:平静的江面、屹立的古塔、云雾中的小山、人山人海中的海塘大堤(这些景物让我想到平静的江面,江面上笼罩着薄雾,周围古老建筑物的影子若影若现,这幅画面让人感觉静谧)
师:这位同学是结合文中的景物描写来想象画面,把静态的文字想象成一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