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选自《呐喊》)测试题带答案
1.《呐喊》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
A.巴金
B.茅盾
C.鲁迅
D.老舍
答案:C
2.《呐喊》发表于哪一年?
A.1918年
B.1922年
C.1925年
D.1928年
答案:B
3.《呐喊》是什么类型的作品?
A.小说
B.诗集
C.散文集
D.故事集
答案:D
4.《呐喊》中包含了多少篇作品?
A.12篇
B.15篇
C.20篇
D.25篇
答案:C
5.《风波》是《呐喊》中的一篇吗?
A.是
B.否
答案:A
6.《风波》主要描写的是哪个时期的社会背景?
A.辛亥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A
7.《风波》中的七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革命者
B.保守的农民
C.知识分子
D.地主
答案:B
8.《风波》中七斤一家因为什么而陷入了恐慌?
A.欠债
B.被人诬陷
C.听说皇帝要坐龙庭
D.家庭矛盾
答案:C
9.《风波》中的赵七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A.善良的村民
B.封建势力的代表
C.革命者
D.新思想的传播者
答案:B
10.《风波》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是什么?
A.一代不如一代
B.天无绝人之路
C.人生如梦
D.知足常乐
答案:A
11.《风波》通过哪个人物的眼睛来观察这场风波?
A.七斤
B.九斤老太
C.赵七爷
D.八斤嫂
答案:A
12.《风波》中最后风波是如何平息的?
A.皇帝没有坐龙庭
B.七斤找到了证据证明自己无罪
C.村民们团结起来反抗赵七爷
D.革命者出面调解
答案:A
13.《风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
A.农民生活的艰辛
B.封建势力的顽固
C.革命的不彻底性
D.以上都是
答案:D
14.《风波》中七斤家的辫子风波体现了什么?
A.村民们的无知
B.封建残余的影响
C.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新旧思想的冲突
答案:B
15.《风波》中赵七爷的辫子象征着什么?
A.革命精神
B.封建残余
C.传统美德
D.时尚潮流
答案:B
16.《风波》中的村民们对待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
A.积极支持
B.冷漠无视
C.恐惧排斥
D.热烈欢迎
答案:C
17.《风波》中的九斤老太代表了哪一类人?
A.革命者
B.保守派
C.中立者
D.知识分子
答案:B
18.《风波》中的八斤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A.贤惠的妻子
B.势利的妇女
C.善良的母亲
D.勇敢的革命者
答案:B
19.《风波》中村民们对七斤家的态度变化说明了什么?
A.村民们的善变
B.封建残余的根深蒂固
C.革命思想的深入人心
D.村民们的团结
答案:B
20.《风波》中六斤的形象有何寓意?
A.新一代的希望
B.封建残余的象征
C.革命者的代表
D.保守派的延续
答案:A
21.《风波》中九斤老太对六斤的教育方式反映了什么?
A.封建家长的权威
B.新旧思想的碰撞
C.对子女的关爱
D.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答案:A
22.《风波》中赵七爷的言行举止体现了什么?
A.革命者的坚定
B.封建势力的嚣张
C.知识分子的清高
D.农民的朴实
答案:B
23.《风波》中七斤最后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A.他彻底放弃了革命思想
B.他仍然对封建势力有所畏惧
C.他开始积极反抗封建残余
D.他变得冷漠无情
答案:B
24.《风波》中村民们对革命的态度变化对故事发展有何影响?
A.推动了故事的高潮
B.丰富了故事情节
C.深化了故事主题
D.以上都是
答案:D
25.《风波》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反映了什么社会心理?
A.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B.对传统的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