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研究新高考语文命题特点,以高考试题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和计划的科学性。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严格依据计划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借鉴先进学校备考经验,努力提高语文学科备考质量,尽心尽责地完成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工作。
一、指导思想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以新课标为指导,以近三年特别是2024年八省联考语文试卷、2025新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为依据,关注2025新课标一卷的设题方向,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力争2026年高考创佳绩。
二、复习目标
总原则:全面扫描,夯实基础,养好习惯。
知识层面:建立起语言、文学、文化相关知识的框架,完成识记、积累任务。
能力层面:熟悉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的能力考查方向,掌握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有基本题型的练习基础。
价值观层面:提升思维品质,树立家国情怀。
1.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力争做到基础题得满分,古诗文少丢分,作文得高分。
2.强化题不二错意识,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规范答题,术语准确。
三、分析2024年新高考语文试卷
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落实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根本任务,试题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透彻把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精神,综合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回答真实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科本质,落实“双新”(新课程、新教材)理念,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考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
新高考Ⅰ卷【信息类】四年高考考点【2021-2024】比较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年份
文本选择
2021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摘编自钱钟书《读拉奥孔》
2022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2023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2024
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摘编自荣维木《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的战略与实践》
提示:命题素材为社会科学类、国家领导人作品;组卷形式2021、2022、2024为群文阅读,2023年为单文本阅读。四年设题方式根据文本有不同方式,考点每年都有变化,综合运用性比较强。
新高考Ⅰ卷【文学类】四年高考考点【2021-2024】比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年份
文本选择
2021
卞之琳《石门阵》【小说】革命题材小说
2022
冯至《江上》【小说】历史小说
2023
陈村《给儿子》【散文】写人:家庭教育
2024
徐则臣《放牛记》【散文】写事:少年事
提示:四年命题素材侧重国内名家文本,从文本选择看,前两年是小说,近两年是散文。四年设题方式、考点有细微变化。从设题方式看:2021、2023考查“相关内容”,2022、2024多了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2023年教考结合,出现了写作“文学短评”,2024考点更为开放。
新高考Ⅰ卷【文言文】四年高考考点【2021-2024】比较
文言文文本阅读
年份
文本选择
2021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022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2023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2024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提示:四年命题文本素材来源多样,文本内容侧重议论性(2024记叙、议论相结合)。2023、2024年为双文本群文阅读。四年设题方式没有变化,但考点要求从2022年起,跳出了只考文学常识,而转向文言词语课内外的比较理解。2024新高考1卷的文言文分值设置有了变化,14题增加了2分。因此,加强文言文的学习理解,是备考要高度重视的。
新高考Ⅰ卷【古诗】四年高考考点【2021-2024】比较
古诗文本阅读
年份
文本选择
2021
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唐代】
2022
魏了翁《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宋代】
2023
林希逸《答友人论学》【宋代】
2024
刘克庄《宿千岁庵听泉》【宋代】
提示:四年命题文本素材来源唐宋,近三年所选诗作为宋代。四年设题方式、考点未变,考点角度根据文本有相应变化。
新高考Ⅰ卷【名篇名句默写】四年高考考点【2021-2024】比较
【第17题】
年份
文本选择
2021
《庄子·逍遥游》|《邹忌讽齐王纳谏》|意象:三秦
2022
《荀子·劝学》|《诗经·周南·关睢》(意象:乐器)|意象:鸟鸣
2023
《报任安书》|《李凭箜篌引》|情境: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