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5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38.7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2.25千字
文档摘要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5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需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请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市场的蓬勃发展,传统文学逐渐受到冲击。许多年轻读者更倾向于阅读轻松、娱乐性强的网络文学作品,而传统文学则面临着读者流失的问题。然而,一些学者认为,传统文学在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材料四】

为了应对网络文学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学作家开始尝试将传统文学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现代感的文学作品。这种创新不仅吸引了更多年轻读者,也为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6.根据材料三,分析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4分)

7.结合材料四,谈谈传统文学如何应对网络文学的冲击。(6分)

8.针对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关系,谈谈你的观点。(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材料五】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愠”的含义。(3分)

12.翻译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分)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孔子“君子”思想的理解。(5分)

(二)古诗词鉴赏(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5~18题。

【材料六】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描述诗中展现的画面。(4分)

16.分析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17.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5分)

18.针对这首诗的主题,谈谈你的感受。(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

(一)语言表达(本题共5小题,10分)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B.通过学习,他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C.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加强体育课程。

D.这部小说的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深受读者喜爱。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沾沾自喜。

B.她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我不屑于回答。

D.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2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他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认为一定会马到成功。

B.她的表演非常出色,让人拍案叫绝。

C.这个问题非常棘手,他一时之间束手无策。

D.他对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每天都勤勤恳恳。

(二)综合运用(本题共5小题,15分)

情境:在一次班级演讲比赛中,你获得了第一名。请向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和经验。

材料: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垃圾分类问题。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材料:有人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努力;也有人说,成功的关键在于机遇。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需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请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11.愠:生气、发怒。

1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

13.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即使遇到误解和挫折,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宽容。

15.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月光洒在床前,仿佛地上铺满了霜。

16.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7.修辞手法:比喻(如“疑是地上霜”)、对仗(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诗歌主题是思乡,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三、语言文字运用

19.A

20.B

21.B

23.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垃圾分类问题。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24.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既在于努力,也在于机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