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记述了“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自己这部“石头所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现象一一对比,反思历来小说之流弊,反复呈示自己的《石头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叙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的故事。这段话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也为整部小说奠定了基调。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通过“石头”之口,批判了传统小说的种种弊端。
B.作者强调自己的创作理念是“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
C.作者提到“历来野史”“风月笔墨”等,是为了与自己的作品形成对比。
D.作者意在表达《红楼梦》是一部不同于以往小说的全新作品。
2.材料一中提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何以“几个女子”的故事为主线(4分)
3.作者在材料一中反复强调“不借此套”,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一创作理念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二:
6.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术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B.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C.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
D.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变革是全方位的。
7.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学生过度依赖,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下降”这一问题的看法(6分)
8.针对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请提出你的建议(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9.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夹在
B.因:接着
C.方:方向
D.俟:等待
10.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翻译为: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纪大而不敢说话。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翻译为: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翻译为: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翻译为: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能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11.文中孔子对子路的回答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中内容进行分析(4分)
12.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5分)
(二)古诗词鉴赏(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3~15题。
【乙】《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描绘了秋天登高所见的景色。
B.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诗歌表现了诗人孤独、悲凉的情感。
D.诗歌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4.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4分)
15.请谈谈你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理解(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
B.这次活动,不仅使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使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C.这次活动,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D.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环保意识,而且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1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
B.《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
C.《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
D.《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
18.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真是后生可畏。
B.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真是后生可畏。
C.他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