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本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包括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上好“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融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媒介。依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学术成果和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课堂叙事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的“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激励他们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将志气、骨气、底气固化为信仰、转化为信念、强化为信心。
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在实效性,实现课堂叙事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课堂叙事式教学,指根据“小故事大主题、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针对教材中的不同知识点,挖掘“红色故事”蕴含的教育主题,聘请英雄模范人物担任特聘教授走进课堂,强化课堂教学的叙事性和吸引力。平台情景式教学,指借助多功能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深度参与、深度体验为主旨,利用文艺表演、情景剧、辩论赛等形式,将教学内容转换在体验探究之中。基地体验式教学,指因地制宜,建立和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参观考察、调研访谈或劳模授课等方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感受革命历史、感悟先进事迹、追寻先辈足迹,用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习热情和奋斗激情。网络延展式教学,则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等共享性学习资源,运用虚拟仿真、新媒体、人机交互、大数据等技术,让学生在图形、动画、三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感受和掌握教材内容。
通过“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文本二】
从鲁迅1920年发表《风波》到今天,乡土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优秀的作家奉献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杰作,也有许多理论家和批评家对之做了大量的理论建设,使乡土文学在新文学历史中拥有着特别的地位,也产生了突出的社会影响力。乡土文学的发展与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步入到工业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面貌发生了迅猛的变化,这给乡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乡土文学存在着两个最基本的思想方向。一个是思想的批判,也就是以现代性的启蒙思想来批判乡村社会。它的思想前提是:现代思想的视野充分映照出乡村社会的落后和蒙昧,因此,乡村迫切需要现代文明来启蒙和批判。体现在乡土文学中,是对乡村的愚昧和黑暗作集中的展示,对其表达同情的悲哀和批判的愤怒。鲁迅的《阿Q正传》是思想批判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也是这一传统的直接开启者。“五四”时代的乡土文学群体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B.包括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多种精神。
C.是上好“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
D.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
2.下列关于“乡土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文学是现代文学中唯一的思想批判性文学。
B.乡土文学的发展与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
C.乡土文学只关注乡村社会的愚昧和黑暗。
D.乡土文学在新文学历史中没有特别地位。
3.下列关于“课堂叙事式教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需要挖掘“红色故事”蕴含的教育主题。
B.应聘请英雄模范人物担任特聘教授。
C.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叙事性和吸引力。
D.主要通过平台情景式教学来实现。
4.乡土文学的两个基本思想方向不包括(3分)
A.对乡村社会进行思想批判。
B.展示乡村社会的落后和蒙昧。
C.表达对乡村社会的同情和悲哀。
D.关注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5.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乡土文学”在新时代的教育价值。(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