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猜题大联考一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
文件大小:38.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1.8千字
文档摘要

河南省TOP二十名年高三下学期猜题大联考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5分)

【材料】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然而,一些人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复古,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1)根据材料,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价值。(3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4分)

(3)请以“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未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8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0分)

【材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君子之行”的理解。(3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0分)

【材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10分)

【材料】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分析诗歌的意境特点。(3分)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悲秋”主题的理解。(4分)

(3)请从诗歌中选取一句进行赏析,并说明理由。(3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10分)

【材料】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分析诗歌的情感基调。(3分)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的理解。(4分)

(3)请从诗歌中选取一句进行赏析,并说明理由。(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让人拍案叫绝。

B.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仍然不骄不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C.他的表演生动传神,让观众如临其境。

D.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堪称一篇佳作。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C.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笔优美,深受读者喜爱。

D.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请用“责任”造句,要求表达清晰、逻辑通顺。(4分)

4.请根据下列语境,补全句子。(5分)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______。

五、作文(共50分)

材料: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碎片化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人认为碎片化阅读不利于深度思考,主张回归传统阅读方式。

要求:

1.立意明确,观点鲜明;

2.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3.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1.碎片化阅读的特点与影响;

2.传统阅读的优势与价值;

3.如何平衡碎片化阅读与传统阅读。

【提示】

1.可从个人经历出发,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述;

2.可从社会现象出发,探讨碎片化阅读对知识传播的影响;

3.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传统阅读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

1.作文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或套作;

3.注意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