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1概念的概述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文件大小:58.32 MB
总页数:3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5.33千字
文档摘要

全书导图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逻辑思维规则辩证思维方法思维意识理性认识广义狭义逻辑学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广义狭义方法运用狭义逻辑学《逻辑与思维》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一单元总论观念二、三单元分论规则、方法四单元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知道如何明确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推理,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合乎逻辑。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呢?遵循逻辑思维规则概念判断推理含义内涵与外延方法:定义、划分含义和基本特征语言表达方式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准确把握第五课第六、七课第四课正确运用有效进行概念、判断、推理是抽象的基本形式单元导图

小游戏:夏天到了,老师最喜欢吃西瓜了。一说起西瓜,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1.请在纸上画出一个西瓜。2.请与小组成员描述一下你对西瓜的定义。导入新课学生活动:通过刚刚的小游戏,思考:1.为什么大家对“西瓜”有相同的印象?2.为什么大家对“西瓜”有不同的表现形式?3.如何定义“西瓜”?

统编教材选必三《逻辑与思维》4.1概念的概述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

自主学习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P22-25,完成下列要求:1.举例说明什么是属性,分为哪几类?2.什么是概念?概念与语词有何关系?3.以某一概念为例,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4.举例说明概念的外延关系有哪几种?

01概念的含义

猜猜礼物是什么?游戏规则:1.老师先说出一个有关礼物的关键词,进入第一轮猜测。关键词叠加,进入第二轮猜测。以此类推。2.每一个小组每轮只有一次机会,每组每轮派一名代表站起来抢答。3.抢到并回答正确的组,获得奖励。脊椎动物直立行走小孩神话人物莲藕身,使用混天绫、风火轮一、概念的含义探究与分享

一、概念的含义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某事物具有,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例如:“西瓜是甜的”。其中“甜”是“西瓜”的性质。“5大于4”,这里“大于”表示的是“5”与“4”的关系。(2)分类1.属性(1)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2.概念(1)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2)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一、概念的含义探究与分享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情境,思考:材料中的问题出在哪?上周假期,徐老师接到了孩子们的一项任务:去花鸟市场买“杜鹃”。她信心满满的接下了这个任务。当她买回一只“杜鹃鸟”回到班里,孩子们说:老师,我们要买的是杜鹃花。

一、概念的含义3.概念的表达方式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①有些语词表达概念(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诗词:如“山”、“河”、“说”“伟大”等),有些语词不表达概念(助词、叹词等虚词。如“啊”、“哎呀”等)。②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如母亲和妈妈;土豆和马铃薯等。(多词一义)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先生可以表达哪些概念?)(一词多义)胡乱地使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

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关系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没有语词,概念就不能存在。②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多词一义、一词多义③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如:孤立的助词和叹词不表达)结论把握概念,就是把握其本质属性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易混易错

一、概念的含义练一练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是没羽毛的动物。”他的学生将一只拔毛的鸡拎到他面前说:“老师,这就是你说的‘人’。”材料强调,柏拉图(???)A.看到了人的显著特征 B.没有揭示人的本质属性C.进行了准确定义 D.没有使用语词表述概念B【解析】A:柏拉图看到的是人的外部特征,A不符合题意。B:柏拉图只看到了人的外部特征,没有揭示其本质属性,B符合题意。C:柏拉图没有对人进行准确定义,C不符合题意。D: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D错误。故本题选B。

一、概念的含义练一练2.“只是经马行过,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对两个“水平”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两个语句中表达的是同一概念B.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是不同概念C.二者从外延上看应属于全同关系D.二者从外延上看应属于交叉关系B【解析】A:“只是经马行过,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中的“水平”是指古代测定水平面的器具,“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中的“水平”是指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因此两个“水平”表达的是不同概念,故A说法错误。B:材料中两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