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第2课物质、意识、运动、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实践、认识、真理唯物辩证法第3课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历史观第5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价值观、人生观第6课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框架
01自然界的物质性0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0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1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理解并熟练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形成对世界本质的科学认识。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意识和物质的物质统一性,全面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正确理解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反对唯心主义认识论和不可知论。
反物质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E=mc2)。能量释放率要远高于氢弹爆炸。欧洲航天局的伽马射线天文观测台,证实了宇宙间反物质的存在。他们对宇宙中央的一个区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分析。发现这个区域聚集着大量的反物质。此外,伽马射线天文观测台还证明,这些反物质来源很多,它不是聚集在某个确定的点周围,而是广布于宇宙空间。探究思考(1)反物质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吗?(2)什么是物质?(3)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议题一:如何用哲学的眼光给物质下一个科学定义?“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恩格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列宁01自然界的物质性
议题一:如何用哲学的眼光给物质下一个科学定义?共同属性、本质特征?类别...具体事物1具体事物...抽象概括万事万物的具体特性01自然界的物质性
物质vs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客观实在性(唯一)客观实在性+其他个别属性(多)存在状态抽象的、永恒、不生不灭具体的、可改变、有生有灭联系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②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属于物质范畴;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本质与现象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B.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C.两人观点都正确D.两人观点都错误[解析]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甲的观点是相对于意识的物质概念而言的;乙的观点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C课堂练习
议题一:如何用哲学的眼光给物质下一个科学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0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可知性唯一特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区别于不可知论)是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即对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与意识的唯一区别)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区别于唯心主义)
客观实在vs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角度与意识相对(共同特性概括)与主观相对(认识活动)范围仅物质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意识现象地位第一性非第一性举例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人的思想、情感等
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新冠病毒②梦境③三峡水利枢纽工程④上帝⑤中华人民共和国⑥辩证唯物主义⑦生产力⑧人造卫星⑨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判断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课堂练习
原理:P17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基本前提),尊重保护自然、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②反对神创论。小结1:自然界的物质性关键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蓝天保卫战、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生物多样性大会……
议题二:为什么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0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物历史年表
温故而知新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者(主导)生产工具(重要标志)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与人)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方式物质关系物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