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 七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课件.pptx
文件大小:1.56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1.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2.第二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4.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的关系是怎样的?;5.你是怎样理解第五章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学习方法的?;6.请具体说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7.结合文章内容与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颜回之“贤”的理解。
;9.第八章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人生追求?
;10.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可见孔子提倡怎样的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
;11.如何理解第十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3.谈谈你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的感悟。
;14.“博学而笃志”一句中“博学”和“笃志”有什么关系?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三方面的内容。;;;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表示程度极深。;《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课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实践性作业:结合生活实际就关于道德修养的几章谈谈你的个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