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创”五维融合的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互联网营销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传统的授课内容已远不能赶上行业的快速更新,不能仅仅依靠几本教材来进行授课。因此,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提升互联网营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文章通过分析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互联网营销课程的现状及原因,从企业岗位、职业技能大赛、1+X职业证书、创新创业思维——“岗赛证创”四维,分别与课程的知识、技能、思政三方融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岗课赛证创”课程重构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现代互联网营销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营销理论和技巧已不再可靠。行业中大量中小微企业都需要对营销业务进行转型,现有老员工很难快速摸清互联网营销的思路和模式,导致传统中小微企业在互联网营销方面推进困难,因此,企业对互联网营销人才需求量很大。而在互联网世界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学生们,热衷于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游走”,展现自己,表达个性想法,分享精彩日常,他们能迅速适应互联网营销岗位的职业技能。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学改革改到深处便是课程。课程建设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因此,要对接岗位要求,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贯穿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提升高职院校人才质量。
一、“岗课赛证创”融合实施路径
“岗课赛证创”的具体实施需要学院的顶层设计,协调组织专业教师认真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紧密结合市场对岗位的需求变化,定期进行修订,将“岗课赛证创”融入相对应的专业技能及课程模块,同时,对各门课程的授课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明确规定,修订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改革。
(一)岗位分析
从企业方、学生方(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第三方机构获取数据。行业企业是人才培养的需求方,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其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毕业生是人才培养的受益者,通过对其调研可以了解人才培养的效果和不足;在校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对象,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其对人才培养的期望和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设置
根据岗位分析结果,设置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
(三)比赛实践
通过组织比赛,了解大赛最新规则,学习考试的知识和技能点,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增加案例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四)证书认证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将证书考试的内容融入实际课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证书考试来评估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通过证书获取,以证明学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五)创新实践
在以上四个步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以上实施路径是一个闭环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这一路径,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企业和组织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岗课赛证创”五维融合构建课程
(一)“岗课赛证创”五维融合内涵
“五维”是指“岗课赛证创”。“岗”即工作岗位,体现岗位能力要求;“课”为专业课程,打造满足岗位需求、符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赛”指专业技能大赛,衡量该专业技能水平、检验教学质量、导向课程改革;“证”指职业资格证书,体现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创”即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通过对企业的调研进行“岗课融合”,将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技能比赛评判标准融入课程中,做到“课证融合、课赛融合”,在课程中将创新思维贯穿于项目模块中,做到“课创融合”。从整体上对课程进行重构,增加实践部分,设计成项目化来实施,并以过程考评为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引岗入课”打造真实课堂
课程对应的岗位是互联网营销和新媒体运营岗位,针对岗位职责调研后,主要是负责各自媒体平台的运营和日常维护,策划主题,撰写以及剪辑高质量内容;及时掌握并利用新闻热点,通过原创内容运营,加强与用户线上、线下互动,负责社群的运营;分析运营数据,结合数据及用户反馈制定并调整运营策略,提高用户量、阅读量和互动数量;拓展内外部合作渠道,整合资源,维护媒体和其他合作关系,以提升运营数据;结合账号粉丝调性策划线上活动,增强粉丝粘性,促进平台拉新转化。
在实施过程中,结合中国香、茶器、茶叶、汉服为一系列产品对应图文、短视频、直播、社群营销四个项目,借助这四个不同的产品,对接成都四家初创公司,带领学生去企业考查,企业导师布置任务要求,将真实产品引入课堂,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技巧和工具,采用翻转课堂。通过“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