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估计AI自己也想不到,“出道”至今,“涉猎”竟如此之广——既要给“打工人”写总结,又要帮大学生出论文,如今还要给中学生赶作业!对一些学生来说,AI已然成了偷懒神器,所谓“作业帮手”不过是走jié径、抄近道的工具。张之洞有言,“人材之成出于学”。这个“学”,必然包含作业在内。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可巩固所学、得到训练、提高能力。倘若AI“横插一杠”,学生乐于照搬、“借鉴”,作业的功能和意义将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用正楷准确、规范抄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使用AI完成作业吗?请结合语段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用DeepSeek写诗是最难的,即便再过一百年,也是甲(A.天方夜谭/B.无稽之谈)。①理由很简单,围棋的定式及走法,有据可依;②AI下围棋能打败围棋九段高手,但AI写诗是否也能打败写诗高手?③但写诗的环境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各个时代的语言、各人所遇之事、各人的情感都千变万化,AI如何跟得上变化?④回答是:不可能的。AI写的诗很像唐诗,很能乙(A.诱惑/B.迷惑)人,比较含蓄、空灵,但大都无哲理和逻辑,诗中无我,无情感,意境差,立意也比较模糊,起承转合不顺,诗脉不畅。
4.语段画横线处的语句排序不当,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5.从语段括号内为甲、乙两处选择适合语境的词语。(填序号)
6.请结合语段和学过的诗歌创作技巧,判断下面这首诗是不是AI创作的,并说明理由。
桃??花春风拂面桃花开,嫩绿枝头映红霞。
细雨轻洒花如梦,香气扑鼻醉人家。
二、名句名篇默写
7.将语段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机器只有芯,人类却有心。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体验机器体验不到的各种情感:感受“,”(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新旧交替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共情“,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光阴流转的无奈惋惜;共享“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愿;体会“,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雄心壮志……这些复杂的思想以及独特的阅读体验,今天的人工智能并不能真正理解。
三、语言表达
8.结合语境,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在语段横线处写一句话。
2025年,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未来不是既定的结局,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它的塑造;参差不是主线的分支,每条线都可能写出新的章节。面对机器的高效,面对AI的全能,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之所以存在,仅仅因为我们是人——因生活而不懈跋涉的人,因梦想而起舞燃烧的人,因相信而赤诚勇敢的人,。人的抉择,不是程序接收的指令,而是自我的觉知与他者的共情。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①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①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②居三年,勾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③,导谀④者众,可乎?”对曰:“未可。”
③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④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行成:讲和,和解。③子胥:伍子胥。④导谀:曲意奉承。
【乙】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语。
提示
解释词语
“居三年”中的“居”与“居无何”中的“居”词义相近。
(1)居三年
“吴师败”中的“师”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为:①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泛指军队;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泛指大城市;③老师;④有专门特长或技艺的人。
(2)吴师败(填序号)
10.将下面选自【甲】文段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11.根据选段,越王勾践最终能反败为胜的原因有哪些?请从吴、越两方面分析。
12.同为异国俘虏,南唐后主李煜与越王勾践却有不同的心境。分析【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