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2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奥本海默与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审题指导与例文)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2年,奥本海默开始领导研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945年,奥本海默震惊于原子弹爆炸的毁灭性威力,于是坚定地踏上了反对核扩散的道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这段关于奥本海默的材料,展现了一个科学家的良知觉醒过程,引发我们思考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关系。1942年他带领团队研制原子弹时,是典型的科学探索精神体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求知欲与征服欲。但当1945年亲眼见证核爆威力后,他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这种转变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材料最打动人的是奥本海默的“震惊”。这种震惊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惊讶,而是一个科学家面对自己研究成果时产生的道德震颤。当理论变成实际杀伤力,当实验室数据化为蘑菇云,他意识到科学不仅是冷冰冰的公式,更是关乎千万人生命的重大责任。这种从“能做”到“该不该做”的思考转变,正是材料希望我们关注的核心。
奥本海默后来的反对核扩散,体现的是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自觉。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科学探索不能没有边界,技术创新需要人文校准。就像医生有希波克拉底誓言,科学家也应当守护“不伤害”的底线。这种觉悟在今天尤其珍贵——当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时,我们更需要这种将心比心的伦理思考。
材料还隐含着一个更深层的命题:人类如何与自己创造的强大力量共处?原子弹代表着人类获取了近乎神的力量,但缺乏相应的智慧来驾驭。奥本海默的转变提示我们:真正的进步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人类心智的成熟。就像普罗米修斯带来火种,关键不在于火本身,而在于人类如何使用它。
写作时,开头可以从奥本海默的双重身份切入,引出科技发展与道德责任的永恒命题。中间部分可分层展开:先分析科学探索的天然中立性,如核能既可用于发电也能制造武器;再转向发明者的道德觉醒过程,对比奥本海默团队最初的爱国热情与后来的深刻忏悔;最后引申到当代AI、基因编辑等技术面临的类似伦理困境,举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的现实案例。结尾宜回归人性光辉,强调科技发展必须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真正的进步不在于技术突破本身,而在于人类是否建立了与之匹配的文明准则。
立意参考:
1.科技狂飙时代更需要良知刹车。
2.人类需要与技术破坏力匹配的智慧。
3.遵守科技伦理,正确利用科技。
【例文】
以良知与担当审视科技之力
当奥本海默目睹原子弹爆炸那震撼天地的毁灭性威力时,他决然地踏上反对核扩散之路。这一抉择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启示:科技的发展需要良知的审视与担当的引领。
科技,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从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到现代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每一项科技成果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然而,当我们回首历史,也能看到科技的负面效应。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与机械化生产,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核能的开发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能源,但核武器的存在始终像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奥本海默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良知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良知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是对道德底线的坚守。科学家们不能仅仅沉浸于探索未知、追求成果的喜悦之中,更要思考这些成果将给全人类带来什么。当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成功合成一种新的物质时,他们是否考虑到这种物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当工程师们设计出一款新型武器时,他们是否意识到这可能会加剧战争的残酷性?良知促使科学家超越纯粹的技术层面,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
担当则是将良知付诸行动的品质。奥本海默在意识到核武器的巨大危害后,没有选择沉默或置身事外,而是积极地投身于反对核扩散的事业。这种担当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治疗一些遗传疾病,但也可能被用于制造“基因武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失业。面对这些复杂的科技现象,我们不能等待问题自行解决,而需要像奥本海默一样,有担当的人站出来,制定合理的规则和政策,引导科技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要营造一种鼓励良知与担当的氛围。教育体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科技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科技成果不被滥用。同时,国际间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科技挑战。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魔力无限巨大。但只有以良知为灯塔,以担当为动力,我们才能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