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提高初中语文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研究.docx
文件大小:17.7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4.09千字
文档摘要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研究

【内容摘要】新课标对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将总目标细化为阶段性目标,同时根据目标对学生的写作态度、习惯兴趣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思维发散能力、联想能力等做综合性评价。因此,我们在进行评价时也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各项特点,按照课程目标和要求,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性评改,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实现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作文评改有效性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批改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批改,既可以对信息进行反馈,也可以对相关命题展开指导,同时也是对文章进行审核及评价的重要过程,其任务量十分艰巨。修改的过程可以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文批改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提出一些措施促使初中语文作文评改有效性提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作文評改有效性的提出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学者都开始了对作文教学的研究,这一领域也涌现了大量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然而,却甚少有人关注到“作文评改”这一问题。

(一)多元智力理论与作文评改

多元智力理论由加德纳提出,他将人的智力分为了7种,强调对于不同智力的全面培养,这一理论为国际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自我国开展教育改革以来,多元智力理论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通过多元智力理论,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让教师的认识更加客观,并且学会挖掘不同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能够发现学生智力的优势领域并进行鼓励,以促进其他领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1]。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框架下对作文评改进行审视,发现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作文评改应该设立多个标准

教师对于作文的评价尺度和评改标准应该根据学生身上所体现的不同智能而发生变化,设立多个评改标准,而不能一概而论。

2.提升作文评改有效性,可以让不同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引导学生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在写作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

3.不应该将作文评改方式单一化、局限化

从不同角度对作文进行评改,利用学生作文中质性、量性等不同特点,对学生实行差异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实现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激发,有效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作文评改

20世纪的后几十年,建构主义理论逐渐成了教学实践中的主要理论依据,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它勇敢的质疑了当时大为盛行的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理论,主张提升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将其视为教学的核心和重要基石。该理论认为教学中必须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学习视作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作文评改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在作文评改中不能忽略互动的重要性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提高对于互动的重视,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作文评改的有效性。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要始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进行作文的评改。

2.作文评改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只有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提高自身的作文素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实现作文评改的有效性。

3.在作文评改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有效的作文评改,学生可以获得积极体验,充分理解知识的内涵,同时也能够将知识灵活应用于问题解决中,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二、当前阶段教师作文评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大,在进行作文评改时,教师只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批改,将自己视作作文批改中的绝对权威,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作文评改结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教师只关注到学生的文章,却没有意识到文章背后的创作者是有着主体意识和思想的学生[2]。

(二)限制了学生写作的多元化

进行作文评改,是为了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同时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增强。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评改时往往不能实现其根本目的,用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将目光放在作文文本评改本身,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由于只重视学生的行文结构、内容和情感等,忽视了隐含的情感因素和言语运用能力,限制了学生写作的多元化发展,使学生的作文思维难以活跃。

(三)进行单项沟通,缺乏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只采用单一化的交流方式,教师的指导只停留在作文存在的问题和写作方式上,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思路,也不清楚学生对于写作的看法。由于缺乏必要的互动,师生的沟通没有桥梁,导致教师在进行评改时过于武断,对学生的作品缺乏尊重,甚至轻视了学生的灵感,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3]。

三、提高作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