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此题立意的重点在于理解材料,根据材料重点结合现实、结合自身发散思考,然后确定立意。从对材料的剖析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义”,到了今天也依然重视“义”:“义”能彰显一个人的品质,“义”也能更好地处理国际关系。考生可围绕“义”与“利”的关系进行立意,表达自己对“义”的思考,注意不要局限于一个角度。
【作文立意】
①继承“义”之传统,书写时代画卷;
②利益诚可贵,道义价更高;
③高攀“义”之大旗,引领国际合作。
【素材链接】
②义动君子,利动贪人。——《汉书》
②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
【范文参考】
坚守道义,引领未来之路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崇尚道义,视之如生命之重。“君子义以为上”,这是孔子的谆谆教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的铿锵宣言。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国际合作中强调:“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这些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呼唤,无不告诉我们:道义,是为人之本,是立国之道,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灯塔。
坚守道义,是对个人品德的至高要求。古人云:“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一个人在困境中仍能坚守道义,不为一时之利所动摇,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如文天祥在元朝的威逼利诱下,仍能保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如杨善洲在退休后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道义。
坚守道义,是治国理政的基石。一个国家如果只注重利益而忽视道义,那么它终将失去民心,走向衰败。反之,一个以道义为立国之本的国家,必然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实现长治久安。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仍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畏强权,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这就是道义的力量。
在国际合作中,道义更是不可或缺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这不仅是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准确阐述,也是对国际社会普遍期待的积极回应。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我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应注重他国的合理关切,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守道义并不意味着放弃利益,而是要在利益与道义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需要我们具备宽广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能够洞察时代的脉搏和历史的潮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引领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望历史,我们为祖先们的道义之举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应坚守道义,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繁荣、正义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