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读韵寻眼体境悟情.docx
文件大小:17.4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3.87千字
文档摘要

读韵寻眼体境悟情

【内容摘要】优秀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高中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好诗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国诗歌的优美与娟秀,从而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富有文艺气息,使他们富有才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诗歌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诗歌修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通过接受优秀诗歌的熏陶,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关键词】教学策略鉴赏技能信息化时代

诗歌的学习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学的诗歌教学的目的仍旧很功利化,教师并没有潜心钻研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修养,而是努力地研究试卷诗歌鉴赏题的出题规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这样功利化的教学目的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初衷,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基于此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改进传统诗歌教学的策略,诗歌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终极目的。

一、教师要有深厚的语文素养和踏实的敬业品质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教师应首先丰富完善自己的语文专业知识和诗歌素养。上课前,教师应认真阅读并深入探究教材的内涵,对诗歌内容和思想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可以参考一些辅导资料,但是不能完全依据辅导资料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诗歌,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机械化、程序化,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结合课标深入探究教材的内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诗歌鉴赏亦是如此。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生阅历的不同,所以对于诗歌的理解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所谓深入理解教材,是指教师在课前,结合课标所要求的,通过认真研读与诗歌相关的资料,包括诗人的自身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诗歌涉及的一些写作技巧及其作用、诗人写作这首诗歌时的心境、诗歌的主题思想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合,教师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诗歌的思想、主旨做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在上课时,教师才能够有充分的自信,同时,可以对学生的诗歌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辅导资料上所写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二)教学方案联系学生实际

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对诗歌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尽可能多的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争取每节课让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有所收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在平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分析学生的测验成绩,观察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态度,课下与学生交谈对诗歌学习的看法与感受等,以此对每个学生的诗歌学习水平做一个粗略地了解,从而制定出一个对绝大多数学生适用的教学方案。

总之,要改进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需要教师做出大量的努力和充足的准备。

二、教师要形成一套自己针对学生诗歌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在自己诗歌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套自己的诗歌教学经验,可以把其他优秀教师的诗歌教学经验作为借鉴,但是不能照搬。因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习惯以及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师应该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教学实际情况的诗歌教学策略。

(一)介绍背景,感知诗人

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对于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并且了解诗歌背景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对于诗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学生形成诗歌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看历史纪录片、看专家讲座、学生分享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以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虞美人》为例,词人李煜是一个有着卓越文学禀赋的皇帝,他前期创作的诗歌以为宫中的歌舞艳乐配词为主要目的,这个时期的诗歌是他宫中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他后期创作的诗歌以描述自己的丧国之痛和对物是人非的惆怅和感慨为主,此时,他的诗歌具有了真正的文学价值,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表达了李煜对被囚禁于宋营生活的厌倦,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将诗人的亡国之痛也刻画地溢于言表。当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后,对于诗人的感情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热情。

(二)诵读诗歌,品位意境

诗歌具有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和形式美,诵读诗歌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体会诗歌的这些美丽之处,既能培养学生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深厚感情,也能够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诗人在诗歌中所寄予的感情。诵读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一些感情表达不太明显的诗歌,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或者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名家诵读的示例,从而使学生能够初步地理解该诗歌的诵读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些抒发情感的诵读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当学生欣赏过诗歌诵读的示例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