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传统民俗与饮食文化.ppt
文件大小:5.12 MB
总页数:8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8.29千字
文档摘要

酒文化

3.婚丧酒俗

大多数汉族地区在下聘时,必须有一坛笼装坛酒,称为“酒海”。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定亲时请媒人带酒到女方家边饮边谈,女方父母如果饮了媒人的酒,就表示同意。

不仅在求亲、订亲时少不了酒,婚礼中就更少不了酒。第55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酒文化

《礼记》中记载新婚夫妇以一个瓠(hu)分成两个瓢,各执一片,盛酒漱口,表示相亲相爱。饮“交杯酒”

浙江绍兴地区还流传一个风俗。“状元红”;“女儿红”

中国民间将婚礼称为“红喜事”,丧礼称为“白喜事”,豁达地看待生老病死。

第56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酒文化

4.节日饮酒

我国传统节日离不开酒,酒在我国节日饮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正月初一,先秦时期有宫廷祭祀宴饮、民间喝春酒的习惯,到汉代始正式被列为节日;南北朝时正月初一有饮屠苏酒、椒柏的习俗。立春日,古人常以黄柑酿酒。正月十五上元日,唐代有门前插柳枝,按柳枝所指的方向供奉酒肉,以示祭奠。其他节日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除夕等所有节日无不饮酒。第57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上巳节阴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先秦时,这个节日是定于三月的第一个逢巳的日子,曹魏以后,把它固定在三月初三,不管它是否逢巳。游戏:“流觞”。《后汉书·礼仪志》载:“三月上巳,官民皆挈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fú)除去宿垢痰为大挈。”杜甫的《丽人行》写道:“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第一节民间节日第23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民间节日第24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清明节旧俗以清明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为寒食节。我国各地在这一天都有扫墓、踏青、插柳、寒食等风俗。汉代定为“禁烟节”。唐代诗人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第一节民间节日第25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万物欣欣向荣,使人感到格外清新明洁,因而称为清明。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很近,许多地区的人们往往合二为一,以清明节来融合两个节日的内容。第一节民间节日第26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初”的意思;“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就是“初五”。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烂,故又名“端阳”;端午节这天,月、日皆为五,故又称“重五”;端午节用菖蒲避邪,故又称“蒲节”。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第一节民间节日第27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民间节日第28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乞巧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七月初七又叫女儿节。这一天又叫“避节”。农历的七月初七,有时恰逢天气晴朗,民间有晾晒衣物和书籍的习惯。《晋书·阮咸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目。成以竿挂大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兔俗,聊复尔耳!’”第一节民间节日第29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乞巧节第30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又叫“七月半”、“鬼节”等。每到此时,寺庙里有盂兰菊会,超度亡灵。市场上可以买到冥衣、明菜花、油饼等,用来祭祀祖宗并预报秋收。第一节民间节日第31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民间节日第32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八、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自古有赏月、拜月、吃月饼的习俗。到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成为我国民俗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民国元年,规定:以元旦为春节,以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