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实务培训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司法确认制度概述
02
司法确认申请流程
03
调解协议审查要点
04
司法确认文书制作
05
常见争议处理策略
06
配套工作机制
01
司法确认制度概述
基本概念与法律性质
司法确认制度定义
对于民事权利义务纠纷,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可共同到法院申请确认其法律效力。
法律性质
司法确认制度是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具有司法审查和监督的性质。
司法确认的效力
经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调解协议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
确认内容
经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与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
效力范围
01
02
03
04
民事权利义务纠纷,包括合同、侵权等纠纷。
确认对象
经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对协议当事人和承继人具有约束力。
对第三人的效力
司法确认效力范围
适用场景
民事权利义务纠纷,特别是合同、侵权等纠纷的调解。
限制条件
调解协议需符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双方需自愿申请司法确认。
法院审查
法院需对调解协议进行形式审查和有限实体审查,确保其合法性。
不得重复确认
已经过法院审理或仲裁裁决的纠纷,不得再次申请司法确认。
适用场景与限制条件
02
司法确认申请流程
调解协议当事人
必须是调解协议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参与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
调解机构
必须是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调解组织等,且调解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调解能力和资格。
申请主体资格认定
原则上由调解协议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若调解协议涉及多个地区,可由各方当事人共同协商确定管辖法院。
调解协议履行地
如调解协议在调解机构所在地达成,且调解机构所在地与调解协议履行地相同,则也可由调解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调解机构所在地
管辖法院选择规则
申请材料递交规范
调解协议书
需提交调解协议书的原件或经调解机构盖章确认的复印件,并确保调解协议内容真实、合法、有效。
身份证明
相关证据
提交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等,以证明当事人身份和资格。
提交与调解协议相关的证据材料,如调解笔录、调解过程录音录像等,以证明调解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1
2
3
03
调解协议审查要点
协议自愿性核查标准
调解协议签署自愿
确认调解协议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署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调解过程合法
调解过程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确保调解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调解员中立性
调解员需保持中立,不得偏袒任何一方,确保调解结果的公正性。
内容合法性审查维度
调解协议中的条款需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协议条款符合法律法规
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协议的合法性。
协议内容不损害公共利益
调解协议需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双方履行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权利义务明确
双方执行能力评估
调解协议中的条款需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双方执行和履行。
协议条款可操作性
后续履行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后续履行监督机制,确保调解协议得到及时、有效的履行。
对双方当事人的执行能力进行评估,确保调解协议能够得到有效履行。
执行可行性评估方法
04
司法确认文书制作
包括法院名称、案件承办人、合议庭成员等。
法院信息
明确法院对调解协议的效力确认结果。
裁定结果
01
02
03
04
包括案件编号、当事人信息、案由、调解协议内容等。
案件基本信息
说明裁定书的法律效力及生效条件。
法律效力
裁定书必备要素清单
程序瑕疵
调解协议的程序性缺陷,如调解员未签字、当事人未盖章等。
内容瑕疵
调解协议的内容存在问题,如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等。
补正方式
针对瑕疵类型,提供具体的补正方式,如重新签署、补充协议等。
补正后的审查
补正后需再次提交法院审查确认。
瑕疵协议补正指引
电子文书签章规范
签章要求
电子文书需采用合法有效的电子签章方式,确保文书真实性和完整性。
签章位置
签章应位于文书的落款处或指定位置,清晰可辨。
签章验证
签章后需进行验证,确保签章真实有效。
电子文书保存
电子文书应妥善保存,避免丢失或篡改。
05
常见争议处理策略
通过讲解调解协议的性质、效力及后果,使反悔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履行协议。
明确指出反悔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承担的违约责任、诉讼费用等,增加反悔的成本。
与反悔方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反悔原因,寻找解决争议的其他方案。
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依法作出裁决,维护调解协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当事人反悔应对方案
说服教育
阐明法律
协调沟通
依法裁决
听取各方意见
充分听取协议各方对争议问题的意见和诉求,确保调解过程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协议内容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