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调度规程考试(十五)(带答案A3普通页面下载打印就用).doc
文件大小:25.09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9.21千字
文档摘要

调度规程考试(十五)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1分,20题,总共20分)

1、母线停送电操作时,应做好电压互感器()切换,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向母线反充电。

A.一次

B.二次

C.空开

D.刀闸

2、涉及到设备启动、调试的操作,经同级调度机构或厂局分管运行负责人批准,可用启动方案代替()进行操作。

A.操作票

B.现场操作票

C.调度命令票

D.停电申请票

3、广西中调的异地备调是()地调。

A.南宁

B.玉林

C.贵港

D.梧州

4、电流互感器正常工作时二次侧回路禁止()。

A.开路

B.短路

C.接入仪表

D.以上都不对

5、多电源联系的厂、站母线失压时,注意防止()合闸。

A.事故

B.非同期

C.超期

D.同期

6、电网运行遇有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情况时,发电厂、变电站的运行值班单位的值班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处理后应当()。

A.立即报告本单位运行部门主要领导

B.立即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

C.立即报告有关调度机构的值班人员

D.立即报告地方人民政府电力主管部门

7、?运行中开关两相断开,应()。

A.立即将开关合上

B.立即将开关拉开

C.用上一级开关断开

D.请示调度,根据调度指令执行

8、五防是指防带负荷分合刀闸,防误分、误合开关,(),防带地刀送电,防误入带电间隔。

A.防带地刀合刀闸

B.防带电合地刀

C.防带地刀合开关

D.防带隔离刀闸合开关

9、设备停运并做好安全措施,即为()状态。

A.备用

B.紧急备用

C.检修

D.破坏备用

10、设备有()开关的,若发生开关非全相且闭锁分闸故障,应立即断开该设备其他侧开关,再设法隔离该开关,以降低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A.一个

B.两个

C.多个

D.以上都是

11、线路检修布置安全措施前,线路各侧开关都应处于()。

A.运行状态

B.热备用状态

C.冷备用状态

D.检修状态

12、线路停电操作必须按照()的顺序依次操作,送电操作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

A.断开开关→拉开线路侧刀闸→拉开母线侧刀闸→退出保护

B.断开开关→退出保护→拉开母线侧刀闸→拉开线路侧刀闸

C.断开开关→拉开母线侧刀闸→拉开线路侧刀闸

D.断开开关→拉开线路侧刀闸→拉开母线侧刀闸

13、线路两侧设备由不同调度调管,且相关方调度在线路对侧厂站无调管权时,应采用()。

A.直接操作

B.委托操作

C.配合操作

D.许可操作

14、电网发生振荡,采取措施后()分钟振荡仍未消失,值班调度员根据情况,选择适当解列点将失去同步的部分解列运行。

A.1

B.2

C.3

D.5

15、热备用设备倒母线时,应先将设备操作到()状态,再操作到另外一组母线。

A.冷备用、热备用

B.热备用、冷备用

C.检修、热备用

D.冷备用、检修

16、?220KV母线电压在()之间运行,超出且无法调整时,应立即报告省调值班调度员。

A.220KV至242KV

B.218KV至242KV

C.220KV至230KV

D.210KV至230KV

17、若开关已闭锁分闸,且故障是由()等影响开关安全运行原因导致时,值班调度员接到运行人员报告后,应不待就地检查故障原因,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调整运行方式,尽快采取隔离措施。

A.绝缘介质压力降低

B.操作机构异常

C.控制回路故障

D.电机故障

18、?凡不需要其他单位配合仅一个单位的单项或多项操作,可采用()。

A.逐项指令

B.综合指令

C.即时指令

19、调度系统值班人员在接到上级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发布的调度指令时或者在执行调度指令过程中,认为调度指令不正确,应当立即()。

A.按调度指令要求执行

B.拒绝执行

C.汇报本单位直接领导后执行

D.向发布该调度指令的值班调度员报告

20、系统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是()。

A.隐瞒不报

B.将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先保供电,再将故障设备隔离

D.尽速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调整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二、多选题(每题2分,10题,总共20分)

1、以下属于一般电气操作的是()。

A.误(漏)拉合开关、刀闸

B.下达不正确调度命令、错误执行调度命令、错误执行运行方式

C.运行人员误(漏)投或停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包括压板),误执行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

D.带负荷断(合)开关

2、220kV线路主保护包括哪些常见的类型()。

A.光纤差动保护

B.纵联距离保护

C.高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