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ppt
文件大小:747.5 K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5.66千字
文档摘要

关于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第1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意义

营养是机体生长、修复组织、维护免疫能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正常生长、活动的源泉,是病人机体康复的必要条件。人体健康时,对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微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水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与补充自然地维持在平衡状态。当因患恶性肿瘤时,可出现这些营养素和热量补充不足、丢失过多导致不平衡状态出现,机体通常也伴有失常现象出现。第2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ASPEN(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应用指南1、无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会促进肿瘤生长。2、营养良好的手术、放化疗病人无需常规预防性地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因为它们都未显示出比口服进食获得更好的有效性。3、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手术病人,术前进行7-14天的营养支持是有益的,但要评估与延迟手术之间的利弊。4、对有营养不良、长期不能进食或吸收不良的病人,进行抗癌治疗时应适时的给予营养支持。第3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ASPEN(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应用指南5、在姑息支持治疗终末期的病人,通常很少使用营养支持,即使应用也只有少数病人获益,但需要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与配合。6、肿瘤病人营养支持原则与一般病人和危重病人相同,即胃肠道有功能首选EN,胃肠道功能不全或功能障碍时才使用PN。7、有证据显示,使用w-3脂肪酸、核苷酸等免疫增强型EN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8、营养支持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4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肿瘤病人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一、疾病状态疾病状态分数若“是”请打钩●骨盆骨折或者慢性病患者合并有以下疾病: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血液透析、糖尿病、肿瘤1●腹部重大手术、中风、重症肺炎、血液系统肿瘤2●颅脑损伤、骨髓抑制、加护病患(APACHE10分)3合计二、营养状态●正常营养状态0●3个月内体重减轻5%或最近1个星期进食量(与需要量相比)减少25%~50%1●2个月内体重减轻5%或BMI18.5~20.5或最近1个星期进食量(与需要量相比)减少50%~75%2●1个月内体重减轻5%(或3个月内减轻15%)或BMI<18.5(或血清白蛋白<30g/L且有胸水、腹水、水肿)或最近1个星期进食量(与需要量相比)减少75%~100%3合计三、年龄年龄≥70岁加算1分1第5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代谢特征脂肪动员增加: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肿瘤病人血清内可能含有促进脂肪动员的物质。而输注葡萄糖不能抑制脂肪动员,说明荷瘤状态脂肪动员并不是由于外源性供能不足。切除肿瘤后脂肪动员可终止;糖代谢紊乱:肿瘤组织葡萄糖消耗量为正常组织的7倍,肿瘤组织糖代谢主要是代谢,1分子葡萄糖通过有氧代谢可产生38分子ATP,而无氧糖酵解只产生2个分子ATP,产生的乳酸供肝脏糖异生合成新的葡萄糖,却要消耗6molATP,形成耗能恶性循环。因此对肿瘤病人施行营养支持时提供的能量相对要多。蛋白分解加速:当蛋白摄入不足时,荷瘤病人肌蛋白及肝蛋白(如白蛋白)的分解速率均加速,释放蛋白分解产物,为肿瘤细胞分裂、增殖提供原料,进而导致宿主肌群大量丢失,血浆总蛋白、白蛋白降低,负氮平衡。第6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的目的营养支持的主要目的不是治愈癌症,而是治疗营养不良,通过改善营养状态来改善器官功能、免疫状态,减少抗肿瘤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从而发挥改善病人预后的作用;第7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的时机目前临床上许多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通常较晚,大多己是恶液质或是终末期,在所有抗肿瘤治疗手段已经结束或不能继续时,才考虑使用营养支持,而此时营养支持的效果往往也很难令人满意,相反得出营养支持无效的结论。因此营养支持也应早期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第8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的时机虽然营养支持仍不需作为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的常规辅助方法,但如病人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胃肠道毒副反应明显且处在不能进食状态时,均是必须使用营养支持的适应证。日前的问题是许多应该进行营养支持的肿瘤病人,由于其营养状况未被重视,不能及时地进行营养支持而影响疗效。对肿瘤病人应更多地进行前瞻性、预防性营养支持治疗第9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的方式选择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应遵循营养支持的一般原则:当胃肠道有功能且可以安全使用时,首选肠内营养支持途径;肠内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