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社会成熟人才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文件大小:3.5 MB
总页数:14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6.66万字
文档摘要

2025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社会成熟人才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5题)

1、诗歌的面貌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人品的高下,而是与作者的学力素养、心灵的敏感程度有更为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_________。典型的例子就是晋代的潘岳,他虽然有“拜路尘”的卑劣行径,但其《闲居赋》一文却展现了一份清雅独绝的隐逸情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品格并不高尚的人同样有可能创作出动人的诗篇

??B:人格是否高尚并不是决定作品质量高下的唯一要素

??C:一些杰作的作者反而更擅长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

??D:“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情况在创作领域尤为常见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通过横线前的“换句话说”以及横线后的“典型的例子”可知,所填入句子与前文句子和后文举例表达意思一致,前文阐述了诗歌面貌与作者人品关系不大,后文通过潘岳的例子说明具有卑劣行径的人依然可以写出高雅的作品,对应A项。

B项,“作品”表述范围扩大,文段核心话题为“诗歌”且“不是唯一要素”暗示下文会讲其他要素,后文只讲了潘岳的例子并未提到其他要素,逻辑不通,排除;

C项,“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知人知面不知心”指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很难,文段重点强调人品并非内心,与原文表述意思不符,且“创作领域”表述范围扩大,文段核心话题为“诗歌”,排除。

故本题选A。

2、俗话讲,“家不以规矩则败,国不以规矩则衰”,惨痛教训史不绝书、________。可现实仍有人________“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遇到事习惯找人托关系、走捷径。殊不知,不守规者或许侥幸一时、得利一阵,表面上尝到甜头、办成了事,但从长远来看早晚会跌大跟头、付出沉重的代价。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胜数遵从

??B:比比皆是信奉

??C:举不胜举坚信

??D:司空见惯笃信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突破口在第二空。分析语境,根据“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可知该空前后要表达“现实中仍然有人相信并崇奉‘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的观念和价值”的意思。A项“遵从”指遵守和服从,一般搭配“要求,命令”。不合语境,排除A项。B项“信奉”指相信并崇奉。符合语境。C项“坚信”指坚定地相信,一般搭配事实。不合语境,排除C项。D项“笃信”指深信不疑。文段没有怀疑的意思。不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验证第一空。“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有,到处都是。与原文“史不绝书”可以形成并列关系。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解析拓展】

不可胜数:数不过来,指很多。举不胜举:列举不完,指数量很多。司空见惯:指很常见,不足为奇。

3、许多人一想到一只蜘蛛在自己的手臂上爬,或一条蛇缠着自己的腿向上爬,就会不寒而栗,在发达国家,1%至5%的人患有蜘蛛或蛇类恐惧症。德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后发现,就连婴儿都会在看到蜘蛛或蛇类时作出应急反应。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对蛇类和蜘蛛的恐惧有其进化起源,与灵长目动物或蛇类类似,我们大脑中的结构让我们能够快速识别物体并对它们作出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怕蛇和蜘蛛是想象的作用

??B:发达国家更加害怕蛇和蜘蛛

??C:害怕蛇和蜘蛛是人类的天性

??D:人类大脑的反应机制类似蛇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文段首句先提出一种现象:很多人一想到蜘蛛或蛇在自己身上,就会不寒而栗,在发达国家,很多人都患有蜘蛛或蛇类恐惧症。研究人员发现,就连婴儿都会在看到蜘蛛或蛇类时作出应急反应。随后提出研究人员的结论:对蛇类和蜘蛛的恐惧有其进化起源,我们大脑中的结构让我们能够快速识别物体并对它们作出反应。故文段属于分总结构,重在最后,意在说明的即是害怕蛇和蜘蛛是人类的天性,答案选择C项。

A项,“想象的作用”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是因为“大脑的结构”,故应排除。

B项,“更加害怕”无中生有,应排除。

D项,“类似蛇”在文中没有出现,应排除。

故本题选C。

4、2010年,研究人员在富含砷的沉淀物中发现了一种怪异的生物体,这种被命名为“GFAJ-1”的细菌可以在富砷少磷的实验环境中茁壮生存。研究人员称,这种细菌已经将砷元素取代磷元素的位置,改写了自己的DNA。由此有人认为“生命法则”已被推翻。然而,最近的研究否定了这个结论。虽然这种细菌确实可以存活于2010年实验所描述的环境中,但是当磷的数量减少到比当时实验中的数量还要少时,“GFAJ-1”细菌就无法存活。此外,在“GFAJ-1”细菌的DNA中并没有发现砷的存在。可见这种喜砷生命的生存同样需要磷元素,只不过需求量极少而已。

文中的“生命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