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招教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58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2.43千字
文档摘要

2招教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活动B.培养人的活动C.生产活动D.文化活动

2.提出“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

3.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孟子》D.《大学》

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不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发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

8.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是()

A.15世纪末的欧洲B.16世纪的欧洲

C.15世纪末的中国D.16世纪的中国

9.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B.克伯屈C.杰克逊D.泰勒

10.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以下属于教育的社会功能的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2.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

3.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选择作用

4.教学原则包括()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5.德育方法主要有()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情感陶冶法

6.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有()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材D.教学参考书

7.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8.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可塑性

9.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

A.师范教育B.入职培训C.在职培训D.自我教育

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2.遗传素质决定人的发展。()

3.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4.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5.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6.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

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

9.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他们没有主观能动性。()

10.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

表现在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教育机智,即面对突发情况能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采取恰当措施。

3.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等。

4.简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尊重学生独特想法,给予积极评价。

2.谈谈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建立定期家长会制度,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等保持日常联系;组织家长学校,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开展亲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