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访问安全管理体系
演讲人:
日期:
未找到bdjson
目录
CATALOGUE
01
基础概念解析
02
核心技术框架
03
管理体系构建
04
合规与审计要求
05
典型应用场景
06
未来发展趋势
01
基础概念解析
身份认证核心定义
身份认证的概念
身份认证的方式
身份认证的目的
身份认证是确认用户或设备身份的过程,通常涉及验证用户名和密码等身份信息。
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防止非法用户入侵和窃取数据。
基于共享密钥的身份验证、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身份验证和基于公开密钥加密算法的身份验证等多种方式。
访问控制组成要素
访问控制的概念
访问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安全策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资源。
访问控制的要素
访问控制的类型
包括主体、客体、操作和权限等,其中主体是指发起访问请求的用户或设备,客体是指被访问的资源或数据,操作是指对资源进行的具体操作,如读取、写入等,权限是指授予主体对客体执行特定操作的许可。
包括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等,自主访问控制是指由用户自主决定对哪些资源进行访问和操作,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由系统根据安全策略对用户的访问请求进行强制性的控制和审查。
1
2
3
安全权限最小化原则
最小权限原则是指给用户或设备仅授予完成其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最小权限的概念
在分配用户权限时,应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职责进行分配,避免给予过多的权限,同时应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权限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最小权限的应用
通过实施最小权限原则,可以有效降低系统遭受攻击和泄露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小权限的优势
02
核心技术框架
多因素认证技术
认证方式
采用密码、生物特征、手机短信等多种认证方式,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01
认证机制
根据用户身份和访问权限,采用不同的认证机制,如双因素认证、三重认证等。
02
认证设备
支持多种设备,如手机、平板、PC等,实现跨设备认证。
03
动态权限控制模型
权限定义
根据用户角色、职位、部门等,动态定义用户的访问权限。
01
根据权限定义,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资源。
02
权限监控
实时监控用户权限的使用情况,发现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03
权限分配
单点登录实现逻辑
登录凭证
实现用户只需登录一次,即可访问多个系统或应用的功能。
跨域认证
单点登录
采用安全的登录凭证,如令牌、Kerberos票据等,确保单点登录的安全性。
支持跨域认证,实现不同系统或应用之间的单点登录。
03
管理体系构建
制定统一的访问权限策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的访问权限。
访问权限策略
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流程,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获取完成工作所需的最低权限。
授权审批流程
根据业务需求和用户角色,将权限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实施分级管理。
分级权限管理
策略制定与分级授权
身份生命周期管理
身份识别与验证
通过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01
账户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账户的创建、修改、禁用和删除等环节,确保账户的存在与业务需求一致。
02
访问权限动态调整
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的变化,动态调整其访问权限,确保权限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03
特权账户监控机制
特权账户清单
建立特权账户清单,记录所有特权账户的详细信息和使用情况。
01
对特权账户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和审计,发现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02
定期审计与报告
定期对特权账户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生成审计报告,以确保特权账户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03
特权账户使用监控
04
合规与审计要求
行业法规合规基准
医疗行业
遵循反洗钱法、证券法、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与保密。
数据保护法规
金融行业
遵守医疗信息隐私法规,如HIPAA(美国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等,保护患者隐私。
符合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国际国内数据保护法规要求。
访问日志审计标准
详细记录每一次访问的时间、访问者、访问内容、操作行为等信息。
访问日志记录
根据合规要求和业务需要,设定合理的日志留存期限,以备审计。
日志留存期限
采取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保护日志的安全,防止日志被篡改或删除。
日志安全保护
数据隐私保护关联
数据分类与加密
对敏感数据进行分类,采用合适的加密技术进行保护,如AES、RSA等。
01
数据访问控制
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02
数据传输安全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如SSL/TLS,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03
05
典型应用场景
企业内部系统管控
企业内部系统管控
员工身份认证
操作审计
权限管理
敏感数据保护
确保只有合法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