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企业商业资产管理经营实践与思考.docx
文件大小:39.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3.14千字
文档摘要

企业商业资产管理经营实践与思考

摘要:文章探讨了企业在商业资产管理方面面临的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首先强调了商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分析了企业在商业资产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如缺乏有效的绩效机制、风险防控不足、数字化水平低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包括构建绩效机制、加强风险防控、提高数字化水平等,从而提升商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企业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277-02

一、企业商业资产管理的意义

商业资产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重要的发展基础。通过合理管理资产,采取科学的经营措施盘活资产,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企业而言,是确保自身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之举,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明确资产状况,合理配置资源

(二)提升运营质量,增强发展动力

(三)规范管理行为,保障资产安全

在以往的经营管理中,由于制度的欠缺,商业资产常面临丢失、被盗、损毁等风险,难以实现保值增值。通过实施商业资产管理,企业可严格规范内部管理行为,保障资产安全。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上,管理者可对资产进行全面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防止资产流失和减值,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达到挖潜增效、降本增效的目标[2]。

二、企业商业资产管理经营的瓶颈

(一)商业资产管理绩效机制欠缺,影响管理效率

商业资产管理的实施,需要有配套的绩效机制来保障其有效性与公平性。然而,目前看来,在商业资产管理方面设立绩效机制的企业较少,部分企业采取的措施较传统,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多数企业针对商业资产管理设立的绩效指标主要集中于项目运营、房产出租、租金收入、租金收缴率等方面,常规业务占据了绩效考核的大部分内容,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足,难以挖掘员工的创造力;在与绩效考核相适应的激励措施方面,多数企业为商业资产管理人员提供的酬劳都以固定薪资为主,浮动薪资为辅,而浮动薪资的高低又与员工所在部门的整体绩效有关,这种不科学的激励机制,实际上并不契合员工在商业资产管理方面做出的贡献,难以衡量商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导致管理混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在商业资产管理工作中频频出现,影响管理效率。

(二)商业资产管理风险防控不足,影响资产安全

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部分企业针对商业资产管理建立的风险防控措施较为落后,导致企业资产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例如,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合同管理、账款管理等环节存在漏洞和不足,引发财务、经营方面的问题;责任追究制度不足,导致商业资产盘亏时,企业无法找到具体的责任人,为各种徇私舞弊的行为创造了条件。这些风险不仅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也会导致商业资产的大幅度损失。

(三)商业资产管理数字化水平低,影响企业进步

“互联网+”、5G与物联网等新兴科技业态的发展,要求企业商业资产管理做到与时俱进,加强数字化建设[3]。然而,目前多数企业在商业资产管理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数字化水平较低,这不仅影响了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制约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以房地产企业为例,由于房地产企业的商业资产存在数量多、类型广泛、涉及范围广等多种特征,采用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可能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而通过实施数字化资产管理,则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但目前多数企业都缺乏足够完善的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

(四)商业资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影响工作水平

从事商业资产管理,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然而,目前企业在商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才储备普遍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企业在进行商业资产管理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无法准确评估资产价值、无法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等。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商业资产管理的质量,也对企业的整体运营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商业资产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如采购、生产、销售等,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也会导致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三、企业商业资产管理经营实践策略

(一)构建商业资产管理绩效机制,及时进行绩效考核

针对商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创造力、积极性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于在商业资产管理方面表现优秀的员工和部门,可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如晋升、加薪、奖金等,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商业资产管理。而对于管理效果不佳的员工和部门,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惩罚和督促,如扣减奖金、调整职位等,以督促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

(二)分析商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及时进行风险防控

为了更好地完成风险排查、风险防控,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规范相关人员的管理行为,杜绝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出现。具体而言,企业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