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基于风险防范的国有企业采购运营管理创新
摘要:打造适用于国有企业的采购运营管理机制,对于提高采购流程的风险防范力度具有关键作用。对此,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采购执行的采购运营模式,以国有企业采购运营模式为基础,探讨国有企业采购过程存在的风险问题,以及适用于解决采购风险问题的运营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274-03
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国企采购运营面临的风险愈发多样化和复杂化,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成为国企采购运营管理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建立完善的采购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供应商管理及优化采购流程与加大内控力度的方法,对于改善国有企业采购运营管理现状具有关键意义。
一、国有企业内部采购常用的模式分析
(一)招标采购
(二)非招标采购
二、国企采购风险分析
(一)业务风险
(二)管理风险
1.责任风险。违反采购合同责任、质量保证责任、采购法律责任、环境责任以及采购安全责任等,都是采购运营管理中的责任风险的表现形式。在国有企业的采购运营管理中,责任风险容易引发采购物资过程出现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采购服务中断等问题,而这也是影响采购工作质量及运营效率的直接原因。例如,如果国有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未能建立完善的采购风险管理体系,则企业无法对采购的产品质量或环保性进行评估。这样一来,当采购的产品或服务不符合环保要求时,企业将需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且采购的货物或产品无法继续投入使用,严重影响采购工作的经济效益,并影响运营管理质量。
2.违规风险。在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国有企业采购工作缺少制度约束,继而导致采购运营管理当中出现违反采购法规、贪污贿赂、利益冲突以及不公平竞争等情况,这一类情况将直接使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中出现违规风险,导致企业面临采购失败以及经济损失等现象。首先,从违反采购法规造成的违规风险来看,如果国有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未能遵守法规或政策进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导致招标过程存在虚假招标以及暗箱操作等行为。在这一情况下,招标成功的供应商在供应能力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且企业的招标行为将严重影响地方采购法规,致使采购工作面临经济损失的隐患。其次,利益冲突问题同样会引发采购过程中出现违规风险,即当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时,采购流程将会缺乏工整性,导致最终的采购决策受到个人利益驱动,无法做到以保护企业利益为核心。这样一来,国有企业采购过程的公正性将会受到严重质疑,在影响企业声誉的同时,不利于保障采购物质的质量标准,影响企业运营效率。
三、基于风险防范的国企运营管理创新优化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采购风险管理体系
(二)加强供应商管理
(三)优化采购流程和加强内部控制
EOQ=)式(1)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在招标采购与非招标采购的运营模式下,面临着业务风险及管理风险问题。对此,国有企业应针对风险问题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优化采购流程以及加大内部控制力度,使国有企业运营管理的创新效果符合国有企业运营需求,优化国有企业采购运营管理效果。
[1]黄伟强.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物资集中采购中的应用探讨[J].上海商业,2023(11):180-182.
[2]张淑贞.国有企业招标采购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讯,2023(18):125-128.
[3]莫璟怡.基于风险防范的国企采购运营管理创新优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3(15):50-52.
[4]高强.大型国有企业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管控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22(09):43-45.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