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3.1 方差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课件.ppt
文件大小:533.5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20.3.1方差

教学目标1.理解方差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知道三个统计量各自的长处与不足.2.学会用方差来处理数据.3.会用计算器(计算机)求方差.教学难点1.理解方差的概念及作用。2.运用方差来处理数据。小明和小兵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五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较为稳定?为什么?能通过计算回答吗?探究新知通常,如果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较小,我们就说它比较稳定.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数能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从表和图中可以看到,小兵的测试成绩与平均值的偏差较大,而小明的较小.那么如何加以说明呢?那么,你能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吗?请在下表的红色格子中写上新的计算方案,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考虑实际情况,如果一共进行了7次测试,小明因故缺席两次,怎样比较谁的成绩更稳定?我们可以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通常称为方差(variance).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越严重,即离散程度较大,数据也越不稳定.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或一组数据的稳定程度.可以看出S2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的不一致.2.比较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A组:0,10,5,5,5,5,5,5,5,5;B组:4,6,3,7,2,8,1,9,5,51.分别求出小明和小兵的方差巩固练习3.观察下面的图,指出其中谁的方差较大,并说说为什么.1.了解方差的意义.2.知道计算方差的来历并会利用它进行计算.3.会利用方差的计算结果来分析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课堂小结方差是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主要反映整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是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离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每个数年据的变化都将影响方差的结果,是一个对整组数据波动情况更敏感的指标。在实际使用时,往往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