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内部控制视角下獐子岛财务舞弊成因及对策研究.docx
文件大小:39.7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3.01千字
文档摘要

内部控制视角下獐子岛财务舞弊成因及对策研究

朱碧琴陆珊周纳宇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071-03

二、獐子岛财务舞弊事件始末

(一)公司简介

(二)獐子岛事件梳理

(三)獐子岛事件总结

三、獐子岛财务舞弊成因分析——基于内部控制角度

(一)内部环境角度

(二)风险评估角度

风险控制方面。獐子岛公司存在日常监督制度形同虚设、生物资产监测预警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日常监控方面,獐子岛公司对日常监控重视不够,海岸线上仅有一处监控设施,主要对种苗密度、水温情况进行监测,对水质、敌害等情况的监测还需要依赖人工。此外,透过两次扇贝死亡事件分析后发现,獐子岛公司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形同虚设。

(三)控制活动角度

采购活动控制环节,獐子岛公司采购流程设计不合理。培育活动控制环节,獐子岛公司培育环节监管不力。海洋采捕部门工作人员既负责生物资产捕捞工作,又参与生物资产生长情况的监测和验收,职责交叉严重。浅水区采捕工作人员的盘点过程,公司可通过现有的技术设备手段对其实施监管。到了深水区,公司将难以准确跟踪到采捕人员的盘点轨迹。

(四)内部监督角度

内部监督是确保其他内部控制要素有效实施的基础。包含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

日常监督方面,獐子岛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对生物资产管理各环节监管不力。采购环节,缺少对采购人员采购过程的监督,公司内部监督制度流于形式;撒播环节,缺少第三方监督机构在场,也未借助监控设备实施记录监控;培育环节,管理层对公司已有的海域监控能力不足,投放、捕捞等环节,缺少专业人员全程参与。

专项监督方面,扇贝死亡事件发生后,獐子岛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但在调查过程中,未能找到关键风险点,同时也未将责任明确至各部门及各负责人。

(五)信息与沟通角度

内部沟通方面。獐子岛公司内部沟通存在不及时、不顺畅的问题。一方面,獐子岛公司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管理层权利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公司信息横向传递不顺畅,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部门联合机制尚未建立。

四、对策与改进措施

(一)调整组织结构

獐子岛公司首先要制定和完善高层权力制约机制,将治理层和管理层的职能区分开来,确保监事会作用充分发挥,营造更为和谐的内部环境;其次,股权方面,獐子岛公司需通过健全董事会机制,吸引新投资者加入,健全股权激励机制以改善股权高度集中的现状。

(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针对高管离职率高问题,首先,獐子岛公司应注重保护高管权益,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其次,提升绩效与薪酬体系的有效性,利用股权激励等方式将高管与公司利益紧密结合,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公司人才储备。

员工结构的优化方面,獐子岛公司可通过招聘和培训的方式,改善员工的学历结构,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其次,员工入职后,公司需按照岗位任职要求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使员工了解掌握岗位技能。

(三)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首先,企业应对现有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筛选;其次,对于筛选出来的风险按照重要性排序,针对重大风险,应制定具体的风险解决方案。

1.有效识别风险。獐子岛生物资产管理包括采购、验收、培育等环节。首先,应有效识别生物资产管理各环节的风险,具体包括:采购环节,公司应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避免职能交叉;验收环节,公司应完善生物资产验收标准,规范工作人员验收操作流程等;培育环节,撒播种苗前应对即将撒播的海域环境实时监测。

2.合理评估风险。识别生物资产管理风险后,再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例如,培育环节,投放生物资产之前,应对不同种类生物资产生长密度进行推算。在风险评估前不应盲目扩增投放海域撒播面积或增加生物资产投放数量,盲目扩增投放海域撒播面积和增加生物资产投放数量不仅会提升公司生物资产管理成本,还会增加捕捞难度。同时,公司还可以邀请专业机构对渔业公司特有海域环境进行精确预测,包括虾夷扇贝等生物资产所能耐受的海域深度、密度、PH值等条件等。

3.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獐子岛公司生物资产管理风险客观存在,应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控制。采购环节,针对采购人员收受贿赂,采购信息不透明情况,应加强内部监管体系建设,对采购过程实施全程监督。培育环节,基于海洋环境不可预测性及多变性特点,可增加海洋监测点,对水温、气候及海洋底质情况实时监测。当海洋环境发生变化、生物资产状态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管理层,管理层核实信息后,立即成立紧急事件预案小组,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控制活动的规范

1.规范采购工作流程。针对獐子岛公司采购环节信息不透明,工作人员职能交叉问题,公司应进一步加强采购管理,规范采购人员行为,对采购环节实施全程监督。首先,公司应严格履行采购管理程序和供应商管理评价控制程序,明确采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