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业财融合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9-092-0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面临着信息化的全新时代。随着信息化发展速度的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也需要加强改革,保证财务工作价值与管理质量。高校财务工作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将业务工作与财务管理思想融合,实现财务管理转型的促进,进而保障高校事业发展质量。
一、信息化在高校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节约财务管理成本
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财务管理的自动化和集约化,减少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手工记录,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帮助高校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获取和自动生成报表,减少了传统手动处理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1]。整个财务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处理,不仅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减少了错误和漏洞的风险,从而降低了财务管理的风险和成本。
(二)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首先,信息化系统可以提供高效的财务数据处理和管理工具,使财务管理者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分析财务数据,以支持决策和制定战略。这样的能力可以帮助高校财务管理者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提高决策的精准性和准确性。其次,信息化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财务分析和预测功能,为财务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立体的财务信息,帮助其及时掌握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这样的能力有助于财务管理者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与资源配置的平衡,优化财务决策,提高整体的竞争实力[2]。最后,信息化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高校内部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财务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与其他领域的管理者进行沟通和合作,构建跨部门、跨岗位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整个高校的综合竞争实力。
(三)保障内部风险控制质量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高校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财务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高校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流程,实现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通过电子化的审批和报销流程,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和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此外,信息化系统还可以提供多层次的安全措施,保障财务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通过权限管理和审计功能,可以追溯和监控财务操作行为,减少内部欺诈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提升财务人员工作素养
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处理和存储财务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获取详细的财务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高校财务状况,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此外,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财务流程的自动化,如财务报销、会计凭证录入等,减少手工操作的错误和繁琐程度。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报表生成,节省时间和精力,并避免了手工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信息化系统可以集成合规性管理工具和控制措施,确保高校财务活动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合规性审计和监控,遵循规范的财务操作流程,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二、信息化时代业财融合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投入少
(二)内部控制建设不全面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系统支持,然而,一些高校可能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或相关技术人员。因此,高校可以考虑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或技术服务,并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以提升内部控制的技术层面。内部控制建设需要结合高校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进行全面规划和建设。有些高校可能缺乏完善的流程和制度,在财务管理中存在漏洞和风险。因此,高校应该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流程,详细规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操作方法和控制要求,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审批授权、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5]。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和推动,但有些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能缺乏相关培训和提升,对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信息化时代高校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充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因此,高校可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策略制定,确保内部控制的全面覆盖。
(三)未能正确认知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性
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能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转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足够,不需要进行改变和转型。这种意识可能导致他们对于信息化时代业财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视而不见。由于对转型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一些高校可能没有给予财务管理人员足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这使得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和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技术,无法掌握转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能对于变革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