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有组织排放指标限值
单位:毫克/立方米
排放环节a
基准含氧
量(%)
污染物项目
颗粒物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以NO2计)
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
10
10
35
50
水泥窑窑头(冷却机)
/
10
/
/
烘干机、烘干磨、煤磨
实测值b
10
/
/
破碎机、磨机、包装机
/
10
/
/
输送设备、水泥仓及其他通风生产设备
/
10
/
/
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环保技术。除尘采用覆膜袋式除尘、高效电除尘、袋式除尘、电袋复合除尘等高效除尘技术;脱硫采用干法脱硫、复合脱硫等技术;脱硝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组合脱硝技术。强化源头控制,水泥窑配备低氮燃烧器,采用分级燃烧及其他分解炉含氧量精细化管控等低氮燃烧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氨逃逸,脱硝氨水消耗量小于3.5kg/t熟料(基于20%的氨水浓度折算)。外排环境的烟气旁路,应采取彻底拆除、切断、物理隔离等方式取缔,确因安全生产需要保留的,在非紧急情况下保持关闭并铅封,通过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流量计等方式加强监管,鼓励在旁路设置感应式阀门,将阀门开启状态、开度等信号接入中控系统,并保存历史记录。
a氨等表中未作规定的按国家及地方标准执行。
b采用窑头余热,或采用经脱硫脱硝并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窑尾烟气。
—12—
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主要环节
控制措施
物料储存
石灰石、页岩、泥岩、煤矸石、原煤等原燃料在封闭料棚内存放。
熟料封闭储存。
生料、干粉煤灰、矿渣微粉、成品水泥等粉状物料采用密闭料仓、储罐等方式密闭储存。
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贮存设施采用封闭措施,有生活垃圾或污泥存放时处于负压状态;贮存设施内抽取的空气导入水泥窑高温区焚烧处理,或通过其他措施处理达标后排放。
料棚(不含熟料、原煤)产尘点安装抑尘设施,车辆行驶区域及出入口地面硬化并安装自动门。
物料输送
散状原燃料及产品卸车、上料、配料、输送密闭或封闭作业。
运输皮带采用皮带通廊等方式封闭,各转载、下料口等产尘点正常生产时保证无可见烟粉尘外溢与撒料。
库顶配备袋式除尘器。
除尘灰采用负压、罐车等密闭方式运输。
生产工艺
石灰石、煤、混合材等物料厂内破碎时,在破碎机进料口设置集气罩或封闭,出料口采用密闭装置,并配备除尘设施。
磨前喂料装置、烘干机与集气罩的连接处密闭。
窑系统保持微负压,定期检查。
熟料冷却机卸料口设置集气罩,配备除尘设施。
氨水或液氨采用专用罐车运输,配套氨气回收或吸收回用装置。
氨水罐区及易泄漏点位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措施。
其他
厂区道路全部硬化,及时清扫、定期洒水。
企业厂区出口或汽车运输料场出口处(料场口与厂区出口距离在100米以内的可合并安装1处洗车台)配备高压清洗装置,对所有货物运输车辆的车轮、底盘进行冲洗。
封闭:利用完整的围护结构将物料、作业场所等与周围空间阻隔的状态或作业方式。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可以封闭的区域或建筑物,该封闭区域或封闭建筑物除人员、车辆、设备、物料进出时,以及依法设立的排气筒、通风口外,门窗及其他开口(孔)部位保持关闭状态。
密闭:污染物质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方式。
—13—
清洁运输管理要求
分类
措施
参数
门禁及视频监控系统
覆盖原辅材料、燃料、产品及副产品等运输车辆进出厂区的出入口,对进出车辆进行照片及视频的采集、校验,实施进出厂管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储存,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现对运输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情况实时监管。建立运输车辆基本信息电子台账,并对进出厂车辆实施自动记录,实时保存、更新和上传。运输车辆基本信息电子台账保存周期不少于5年,车辆进出厂历史记录保存周期不少于24个月,视频保存周期不少于12个月。
电子台账主要参数:出入口编号、道闸编号、进出厂状态、进厂时间/出厂时间、进厂照片/出厂照片、车牌号码、号牌颜色、车辆类型、车辆识别代码(VIN)、注册登记日期、车辆型号、发动机型号、发动机生产厂、发动机编号、燃料类型、排放标准、使用性质、联网状态、随车清单、行驶证、运输货物名称、运输量、车队名称等。
厂内运输车辆电子台账
对厂内运输车辆实施信息登记管理,并实时更新上传,本地历史记录保存周期不少于5年。
环保登记编码、车辆识别代码(VIN)、生产日期、车牌号码、注册登记日期、车辆型号、发动机型号、发动机生产厂、发动机编号、燃料类型、排放标准、随车清单、行驶证、车辆所有人(单位)等。
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子台账
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信息登记管理,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