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在国有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278-02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是指通过精细、精准、精确的过程管理实现效益提升的综合性管理模式。煤炭企业精益管理就是通过生产组织流程的精益管控、财务经营的精益管控以及由此形成的精益管理文化三个方面,实现煤炭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增效的过程。
二、实施背景
三、具体做法
(一)生产组织流程中的精益管控
煤炭企业连续性序时生产作业的工业企业,矿井的产量只能靠日复一日的不间断生产来获得,因此,每个工作日、每个队组班组都是生产组织中的关键环节,要做到生产的紧凑严密,就必须将管理精益化的覆盖到每个队组班组和每个工作日。
从生产的组织的精益管理情况来看,煤炭板块作为一个整体,没有浪费每一天的宝贵时间和机遇,这些成绩最终都要得益于集团公司算账文化指导下每日生产经营调度会的紧密监控,事业部和各矿井在集团公司的督促和指导下,开展了更加严密的生产经营组织工作,在采掘衔接、产销平衡、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筹划,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安全、稳定、高效、且超负荷的极限生产经营状态,握住了市场机遇,最终实现了集团有史以来的最好的高产高效状态。
(二)财务经营流程中的精益管控
1.收入端。(1)对增量增收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增量不是粗放的增量,而是精益化的增量。煤炭板块各矿井积极协调配合营销总公司对煤炭销售进行了超前精益管理和战略谋划,通过采掘衔接设计、生产销售紧密开展,洗选工艺优化、提升品种煤产量占比、监控产品库存等方式,使产销量大幅超额完成,并将整个板块的产品增量集中在了高价品种煤一端,在简单增产的基础上,精益管理举措创造了更大的效益。在开展增量的精益化管理方面,通过算账文化的开展,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转变,建立了一采一配一备的衔接机制,并能够及时紧盯市场行情,随时调整生产销售负荷。(2)对提价增收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提价不是被动的提价,而是精益化的提价。从价格的变化分析来看,煤炭板块通过从生产衔接源头到洗煤、配煤、储煤、销售各个环节的精益管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充分维护了集团公司喷吹煤品牌战略营销的定价权和市场竞争力,在价格上建起了“比同行高、比市场稳”的管理优势。为了确保不同采区不同指数的煤炭资源都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进行优化调整采掘抽的部署和精选洗选的工艺改进,从源头控制煤质,并通过井下煤仓粗配和地面洗煤厂配煤中心精配,确保了煤质稳定可靠,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化。
而压降的成本较多的主要是财务费用、材料配件费以及专业化队组劳务费等。
在财务费用方面,煤炭板块各矿井主动筹划偿债方案,配合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进行融资管理,共同促进了利息支出的压降。
在材料配件费方面,煤炭板块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精益管理流程全覆盖,1738个科队组,10.15万笔出库单、3831万件出库材料、16.58亿元出库成本等所有的数据信息得到了全面的记录和监控。同时,通过与采供管理部和物资采供分公司进行的精益管理衔接,实现了材料成本从采购源头到最基层一线队组的跟踪追溯,使材料配件成本的精益管理实现了流程上、信息上的彻底闭合。
从数据来看,若不考虑营业税金、提取费用、加速折旧、电价上涨、部分材料单价上涨等几项政策因素或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煤炭板块在成本管控方面,通过精益管理的努力,实现的吨煤成本压降约为8.31元/吨,合计金额4.37亿元。
(三)精益管理文化体系的建立
1.营造精益管理浓厚氛围。坚持“流程围绕价值调整、工作围绕价值优化、业绩围绕价值评价”,持续提升企业创造价值的整体能力。煤炭板块各级、各部门结合改革要求、结合自身职能,持续提升业务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化水平,不断提升板块整体管理成熟度。持续推进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树立以真金白银论英雄的鲜明导向,立足总成本管控、总效益增长两大支撑点,明确“盘清账、责任明、找差距、激励干、强执行、增效益”总要求,更加突出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强化竞争意识,持续拧紧效益“螺丝”,形成“时时算账、处处算账”的管理氛围。
四、取得成效
煤炭板块总体的高质量发展势头是迅猛的,在集团精益管理算账文化的正确指导下,在全面预算、绩效考核、薪酬一体化体系建设,在对标挖潜、扭亏脱困工作的大力开展下,煤炭板块整体发生了四个方面的蜕变:
二是吨煤效益水平总体提升,品牌效益优势使集团煤炭挂牌价格比同地区、同行业、同地质条件的矿井高出20~50元/吨,个别产品的品牌附加值甚至超过300元/吨。这一变化与集团精益管理算账文化下对标挖潜工作的开展有最直接关系,通过对标挖潜比质比价、比工艺比管理比服务,煤炭板块实现了产品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降本提效成果显著,各矿井、各专业、各队组的各项效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