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大型集团推进资金集中管理的思考
近年来,以资金集中管理为主线的财务管理集中正在一些大型集团企业中悄然兴起。借助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和网络通讯技术,集团公司将分散在各地的分(子)公司帐户上的资金实时归集到总部帐户,进行统一调度、集中管理和运作。随着大型集团规模扩张及向国际化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集团公司需要增强对集团内部资金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实时掌握、监控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建立适需而变的快速反应机制,为企业动态运营提供决策支持,传统的资金管控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国内大型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亟需在更深层次上与国际规范接轨,借鉴跨国公司成熟经验,实施全球化、网络化的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必然。
一、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通常,大型集团内部建立财务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等形式)作为集团清算平台,集团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品和劳务互供,其货款全部通过中心转账结算。对外的款项收付统一在中心办理,或由中心借助商业银行的结算通道办理,通过采用“子帐户零余额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帐户管理模式,建立与商业银行的直连互通等管理手段,全面实现对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具体做法是:各分(子)公司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用于内部单位之间结算。根据集团公司的委托授权,结算中心在每日营业终了自动将子账户余额清零,资金划回总账户,作为分(子)公司的内部存款;当其余额不足以进行支付结算时,则由总账户以划回分(子)公司帐户的方式予以补足,作为对分(子)公司的内部贷款。总账户统一对外计息,分(子)公司帐户只反映可用额度,其资金余额只作为控制数,便于与总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及利息结算。
在实际工作中子账户零余额管理有多种变通,子账户收款可以逐笔上划,也可以定时上划,可以零余额上划,也可以超定额上划。子账户可以收支合一,也可以收支分开,即收支两条线方式,在实践中最为常见,即分(子)公司设立两个账户,一个收入户,一个支出户。收入户专门用于收款,除了对总账户划回款项外,不得对其他账户进行支付;支出户专门用于支付,除了收入总账户下拨款项外,不得收入其他款项。分(子)公司财务收支活动在母公司的实时监控之下,子账户余额自动归集到总账户,从而实现资金集中。
二、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通行做法
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财务与资金管理基本是高度集中的,资料表明,世界前500强的公司,实现财务集中控制的已达80%。集中管理的领域也比国内集团企业宽泛得多,包括现金管理、银行账户管理、银行关系管理、流动性头寸管理、收付款管理、应收/应付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外汇交易及套期保值、国际支付管理等。集中的领域是广义的,包括一定时期内一切可转化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可支配金融资源,即广义的现金管理(CashManagement)概念。“现金为王”,现金集中管理是财务管理集中的核心,跨国公司常用的资金集中管理方法或技巧有现金总库(CashPooling)、净额交易(Netting)、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是跨国公司现金管理的精华。
1、现金总库即现金集合库、现金池,是跨国集团母公司与国际银行联手开发的现金管理方式,是跨国公司近年广为采用的一项跨国资金管理方式。其原理是依托国际银行在全球覆盖的分支机构网络,通过划转母子公司具有上下级联动关系的银行账户,自动按期将全球分(子)公司的货币资金划入母公司指定的集合帐户(总帐户)以实现资金归集,并进行集团内部结算帐户的借贷账务处理使余额有相应的增减。现金总库由一个集合总账户和多个子账户组成,母公司开立总账户、分(子)公司开立子账户,分币种设立。子账户收入款项时,资金自动转入总账户,同时在集团内部结算系统作借贷处理:分(子)公司借记应收母公司、母公司贷记应付分(子)公司;子账户对外支付时,从总账户扣收,同时在集团内部结算系统作借贷处理:母公司借记应收分(子)公司、分(子)公司贷记应付母公司。分(子)公司收付款均须经过集合总账户,从而实现资金归集。根据子账户余额是实际或名义汇集,现金集合分两种类型:现金余额集中和帐户余额集中。现金余额集中即扫帐(Sweeping),通过现金实物转移来完成资金归集。账户余额集中即名义集合(NotionalPooling),子账户资金无需实际划转,但仍按子帐户零余额集合的原理集中轧差,对总的净额计息。
跨国公司利用现金集合库统一调拨集团全球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集团持有的净头寸。
2、净额交易即净额结算,就是将各成员公司之间应收和应付款项定期进行集中轧差、就不能抵消的净额部分通过银行支付的内部结算方式。跨国公司利用多边净额结算矩阵确定各成员公司的净收支头寸。净额交易能压缩了成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