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财务”模式得到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运用。高校的“互联网+财务”的融合,大大减轻了高校会计工作量,但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的策略,其目的是促进高校财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构建完善的财务信息一体化体系,提高财务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助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084-02
高校财务信息化就是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高校的财务管理之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和利用,实现高校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为高校的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使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得以协调有序进行。目的是通过多个专业的整合、创新重构财务工作模式,优化和集成财务数据,构建符合大学发展需要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目前,我国高校逐渐开展了“数字校园”,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来说,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原有的会计电算化升级至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在互联网方式下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为促进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高校会计信息化体系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在传统的高校财务工作中,各个机构和各个部门各自建立自己的财务体系,数据是分散的、重复的、不统一的,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而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集成高校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核算数据,创建一个共享的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完整。同时,该信息系统还能使高校的财务数据得到及时更新,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通过构建高等学校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对高校财务数据的监管,确保高等学校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这些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的财务信息质量,为高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
(二)促进财务管理创新
财务信息化系统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人员能够从烦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财务管理的创新中。例如,财务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高校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高校未来的运营状况。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的不断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开支,提高效益。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信息化程度不高
(二)财务信息不准确
由于高校信息化程度不高,一些高校在进行财务核算时,信息不准确,财务报告有误,导致对财务管理与执行产生负面的影响。然而,造成信息不精确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存在信息录入失误、信息资料不可信、数据加工流程不规范等。此外,在财务信息化系统中,每个数据表格都需要一定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数据,而面对这些海量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空间占用,做好存储是关键。其次,存储大量的信息,也会导致数据信息之间的不一致性和冲突。
(三)缺乏决策支持与信息的利用
强化高校财务工作的科学性,目的是为了改进高校财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由于高校财务管理涉及很多复杂的财务流程和多样化的决策需求,目前高校的DSS存在着柔性化、不可定制化等不足,缺少对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和部门的需求,也不能为高校科学决策提供帮助。另外,高校财务工作中,由于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散,造成了“信息孤岛”的问题。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高效地整合,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缺乏专业人才
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对信息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缺乏兼具财务专业能力和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决策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及维护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很高,即使高校拥有了相关财务人才,但缺乏系统操作和维护的培训,财务工作者对会计信息系统里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也只是浮于表面,不能够深入挖掘系统内部的潜在信息资源。因此,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财务信息系统的发展,高校财务工作者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的原因是高校财务人员没有充足的培训时间和机会。
(五)缺乏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三、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人力和财力支持
高等院校的财务工作既包括资金的使用,也包括预算的控制和资金的合理使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校领导、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各部门人员极大的关注和强有力的支持,破除陈旧认知,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身作则,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并起到良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