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某地级市公立三甲医院员工职业倦怠现状及讨论.docx
文件大小:39.3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2.59千字
文档摘要

某地级市公立三甲医院员工职业倦怠现状及讨论

摘要:文章用分层抽样法对970名员工应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调查,分析某地级市公立三甲医院员工职业倦怠现状,并使用加和法、均值法统计分析职业倦怠现状、水平,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职业倦怠单因素组间比较。调查问卷有效回收97.2%,检出率72.1%;职业倦怠水平为轻度。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医院职业倦怠检出率达三分之二,应引起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和重视;职业倦怠水平整体尚属轻度,仍需控制其水平并持续降低。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250-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职业倦怠检出情况

通过对各维度条目的分数进行加和,对比3个职业倦怠维度的临界值:情感耗竭13分,去人性化8分,个人成就感16分,其中有1个得分高于临界值,则认为此调查对象存在职业倦怠[3]。本次问卷职业倦怠的Cronbach’sα系数是0.918,另外三项的信度系数分别是0.950、0.853和0.885。

有效问卷943例中,情感耗竭(13.69±6.73)分,去人格化(10.05±5.97)分,个人成就感(11.60±6.47)分。其中检出职业倦怠人员680名,检出率72.1%,占总体三分之二。

(二)不同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检出情况

(三)职业倦怠程度(水平)情况

为了解样本医院的职业倦怠水平,针对调查问卷反馈数据,采用均值法统计分析被调查对象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分值。根据目前学术界主流的倦怠等级划分标准:3分以下的属于轻度的职业倦怠,3~4分属于中度职业倦怠,5分及以上为重度职业倦怠[2]。

1.职业倦怠整体水平。通过对整体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看,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整体表现如下:情感衰竭(2.74±1.35)、去人格化(2.01±1.19)、个人成就感(2.01±1.19),样本医院总体被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水平为轻度。

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中女性高于男性,这一点在倦怠水平上也表现得比较突出且一致,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编制方面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行政人员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医务人员中,医生、护士与医技等不同岗位的被调查组间的职业倦怠水平也分别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医生的水平最高,其次是护士和医技,行政人员相对最低。无论哪个岗位,在个人成就感的维度上都不存在明显差异(Pgt;0.05)。

既往研究表明,医务人员作为救死扶伤的群体,其职业性质特殊、工作负荷大、工作风险性高、作息不规律、人才竞争激烈、患者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4]。地处山西省地级市的公立三甲医院被调查对象整体检出率达到72.1%,其中医生(82.14%)和护士(77.94%)的检出率高于行政人员(59.81%)以及整体调查对象水平,且高于我国多省(58.0%)和国际水平(67%)[4]。职业倦怠直接或间接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而员工的健康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用人单位的劳动生产力[5]。因此,职业倦怠的大比例检出应引起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虽然,该样本医院的职业倦怠检出率相对较高,但通过均值法及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来看,其整体倦怠水平并不高,尚未达到中等倦怠水平(3分及以上)。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地理位置因素。样本医院地处山西省地级市,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其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生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均有落差;高铁的开通,也使部分疑难杂症患者向一线、二线城市流动;而且在该地级市,三级甲等医院有8所,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对压力和挑战限制在一定水平上,对职业倦怠的程度有所缓解。二是,职业荣耀感。该医院在资质、品牌及口碑上被认为是当地最好的公立三甲医院,收入福利等居于行业地区前列,职工在该医院任职,具有显著的优越感,很大程度上会平衡掉职业所带来的倦怠水平。

医务人员与行政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差异显著(Pgt;0.05),在不同职业中,行政人员、医技、护士、医生的倦怠依次升高,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预调研在急诊室和ICU开展,共计20份问卷且全部有效,其职业倦怠检出率是100%,整体职业倦怠水平处于中等(3.10±1.10),3个子维度情感衰竭(3.89±1.47)、去人格化(3.15±1.54)则更为突出,个人成就感(2.40±0.88)相对较低。这部分群体不应被均值统计方法给掩盖掉,他们每天面对情绪极度不稳定的患者和家属群体,在追求医疗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心理承受巨大压力,有的人有时甚至需要依赖助眠药入睡。他们需要院方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在身心关怀、薪资福利、工作支持上给予一定倾斜,以保障其身心健康以持续输出医务知识技能价值。

在人口学各维度中,唯独编制这一维度无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