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3
PAGE4
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实证研究
目录
TOC\o1-3\h\u35一、绪论 2
2546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
92491.研究背景 2
81672.研究意义 2
14902(二)相关文献综述 3
116701.家庭金融的相关研究 3
28162.金融素养的相关研究 4
43083.金融素养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4
5901(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5
101001.研究思路 5
37072.研究内容 5
19556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6
18079(一)基本概念刻画 6
218241.家庭资产 6
96852.金融素养 6
8537(二)金融资产配置的理论基础 6
324941.行为金融理论 6
281602.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7
24778(三)金融素养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理论机制分析 7
533三、变量选取和描述性分析 8
17454(一)数据来源与变量测量 8
49051.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情况 8
43042.金融素养 9
63383.控制变量 10
31786(二)统计模型 11
9837四、实证分析 12
6045(一)样本特征与相关性分析 12
27600(二)回归结果分析 12
20708(三)金融素养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检验 14
12757(四)稳健性检验 15
32489(五)异质性分析:地区与群体差异 15
9892(六)结论与建议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约为114.4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速超过百分之十。同时我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20年相比实际增长8.1%。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参与金融市场,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金融资产以每年16.5%的速度增长,家庭金融资产的合理配置成为各国家不可忽视的命题。
自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中国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已经形成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组成的多元化结构体系。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小投资者们能接触到的金融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包括学业贷款、抵押贷款、信用卡、养老金账户等复杂的金融产品迅速蔓延到零售市场。去中介化的投资趋势开始要求家庭成员自己决定投资的金额和种类,在满足自身收益预期的同时也需要保持适当的风险。但事实上,缺乏金融素养的投资者很难掌握这些产品的规则,对于金融市场的认知不足会导致投资者过度自信地参与金融市场,高估自己的回报,购买过多的风险资产。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报告通过多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对中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做出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与2019年相比有所提升,金融素养得分由64.77上升到66.81。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消费者的金融态度更加友好,整体的金融素养得分也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基础金融教育方面我国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目前来看,面对新冠疫情我国居民能保持积极乐观的金融态度,对于我国经济前景信心充足,对我国经济快速好转提供良好支持。在金融普惠教育方面,居民对于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认识还不够清楚,容易依据以往经验做出投资决定。除此之外,金融素养还具有明显的群体异质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金融素养水平显著低于中年人。因此,在进行基础金融教育时应该给予青少年、老年人更多关注。日益复杂化、创新化的金融市场与不充分、不平衡的金融素养之间的矛盾使家庭在参与金融市场是的资产选择过程更具随机性和风险性。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居民掌握金融市场运行规则和金融产品特性,根据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更合理的资产选择。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度较低,大部分研究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视角出发,忽视家庭金融行为过程中居民主观态度的影响。本文从将金融素养纳入家庭投资组合的影响因素中,丰富家庭金融行为理论研究。同时,本文也为政府进行普惠金融教育提高国民金融参与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2)现实意义
家庭金融的体量日益增大,成为经济金融不可轻视的一部分。本文分析了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金融机构了解家庭的金融需求,对金融产品做出创新。其次从居民家庭角度研究,有助于更好的落实现有金融稳定政策,将家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