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管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A+H企业的实证研究.doc
文件大小:61.5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1.24万字
文档摘要

摘要

会计盈余信息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可靠的盈余信息可以向外界传递企业真实的业绩表现,从而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实现资本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近年来,资本市场中的财务舞弊案件时有发生,形式多种多样,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进行财务操控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由应计盈余管理手段向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不仅具有负面影响,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和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所以如何有效地控制真实盈余管理手段,成为研究学者不断探索的目标之一。过度自信是管理者对自身认知的偏差,当企业经营业绩达不到预期水平时,迫于薪酬差距压力或业绩压力,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有动机、有能力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达到短期行为目标。而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过程管理,是否对真实盈余管理产生影响,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结论。此外,对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进行的非理性决策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进行约束,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具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管理者过度自信、内部控制与真实盈余管理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过度自信;内部控制;真实盈余管理

目录

TOC\o1-2\h\u18089第一章绪论 1

19791.1研究背景 1

1331.2选题意义 1

238261.3文献综述 2

16861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 4

303582.1盈余管理的内涵 4

306692.2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4

317332.3盈余管理的现状 5

261792.4盈余管理的动机 5

226472.5盈余管理的手段 5

282142.6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概念 6

10454第三章高管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7

6553.1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负关系。 7

84613.2内部控制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具有负相关关系 7

105643.3管理者过度自信在内部控制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过程发挥中介作用 7

29049第四章政策建议 9

47354.1约束管理者过度自信 9

117594.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9

240044.3完善盈余信息披露制度 10

3782第五章结论 11

9582参考文献 12

25310致谢 13

绪论

研究背景

公司的盈余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可靠的盈余信息可以向外界传递企业真实的业绩表现,从而有助于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也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蓄意操纵公司的盈余信息,不仅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且对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自21世纪初期,国外出现“安然”、“世通”、“法尔莫”、“美国废品管理公司”的虚拟资产造假等众多财务丑闻,随着这些财务丑闻的曝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显得越来越重要。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的证券法已经由披露制转变为更实质性的管制。随后我国在2008年出台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2010年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联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该配套指引要求执行内部控制规范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评价报告并出具审计师的意见,这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我国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看出,大多数公司都获得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出现“上海医药”内控门风波、“绿大地”财务造假、“万福生科”虚增利润以及近期的“金亚科技”等财务舞弊事件,表明虽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成,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许多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很可能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只是迫于政策法规的要求,简单遵从,而从未做出实质改进。除此之外,舞弊事件的频频曝光可以看出政府的监督、管理以及一系列的处罚措施对财务舞弊行为并没有起到很大威慑的作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两权分离,使得管理者作为受托人,对公司的经营运行等具有一定的控制权,而对这种控制权的利用程度又会受到管理者的心理、行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喜欢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而将失败归于客观条件或他人,管理者通常会产生优于平均的心理,高估自身的能力,对于发展前景持盲目乐观的态度,而低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出现认知的偏差,产生非理性行为,所以管理者过度自信下的经营决策将会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