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养心探索运用高校微水系养殖的意义
摘要:文章分析并阐述了广西医科大学运用微水系即校内池塘养鱼的初步成效和发展前景的展望,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服务育人效益几个方面探讨了项目实施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316.4;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184-02
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建有微循环水系或校内景观池等工程,高校后勤以水系混养观赏鱼类、食用鱼类,结合本校特色,塑造优雅休闲的休憩之地,既点缀美化校园环境又为师生营造心情调节的好去处。既使水土资源得到综合开发使用,又让项目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笔者所在的广西医科大学运用微水系即校内池塘养鱼的初步成效和发展前景的展望,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服务育人效益几个方面分析项目实施的现实意义。
一、分析和盘活现有校园环境资源养鱼育心
(一)生态效益
1.水资源利用。我校目前有三个池塘,总面积达到30亩,其中可食用养鱼塘充分发挥池塘自带地下水资源的生产潜力。通过地理位置自然分为食用鱼类、荷花池和观赏鱼等性能不同的池塘。鱼塘自灌自排,水源充足,对原始鱼塘进行死水塘改活水塘,浅水塘改深水塘,漏水塘改保水塘。
3.生物多样性。养护鱼塘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丰富鱼类养殖的品种,有草鱼、鲢、鳙、鲤、鲫、罗非等数个品种。在养鱼过程中,为了确保鱼类存活率,在池塘中央按比例配备增氧机进行增氧。通过采取各种可行措施保护和建立池塘整体生态环境,尽可能地使池塘中的能量向鱼产品转化,使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和周围的生态达到和谐,实现池塘养鱼的稳定发展。
(二)社会效益
2.日常管理工作岗位。鱼塘在日常管理和收获捕捞时节需要一定的人力,可以提供劳动岗位,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劳动实践,拓宽劳动实践内容,增加学校德育教育内容。
二、经济效益
(一)投入成本
(二)经济收益
(三)品牌价值效益
三、服务育人效益
(一)服务理念的打造
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对学生的生活教育进行补充,是我们在日常管理中研究的方向,让孩子在智育的环境中体会劳动育人和服务育人双重价值,是对其人格健康成长的一种有力的补充,也是后勤物业部门着力研究和打造的工作重点。将学校的各项管理跟师生需求时刻联系在一起,抓住计划提供周到温暖的服务。让管理成为与师生心连心的桥梁。
(二)强调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
(三)绿色校园建设
学校物业管理主要负责将校园环境美化、有序和特色营造出来,目的是让处在这个环境的人们感受到轻松愉悦。同时,通过专业的环境场景塑造和环保教育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物业工作人员的辛劳与对环境气氛的营造,构成高质量的校园物业管理,为师生提供了美丽的景色、休闲的环境和有趣的绿色校园建设参与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可行性探讨
(一)环境影响
池塘养鱼促进了校园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师生员工的健康、学习效率和科研的成就,减少环境污染引起的人体身心健康损失。通过利用校园内的鱼塘进行具有经济效益的鱼类饲养的成果,同时加强对校园环境管理的关注度和专业度,使得整个校园的环境链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水质的治理使鱼塘水质有所提高,鱼塘整体周边环境的治理促进了师生的好感和维护,环境治理的成功加强了鱼的品质,整体环境良好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使得经济价值显现。通过这样一个有效的综合利用成果,使过去功能单一的观赏性池塘变成了一个香饽饽,提高了受益方和维护者共同的积极性,也给校园其他地方可利用的部分做出了可考量的样本,例如校园内的果树、空地等,加大校园环境治理的效果,从过去的倚靠学校资金扶持转变为自给自足。
(二)经济价值
1.加大经济价值的发掘对校园环境的治理有着长足发展的意义,校园环境是学校留给后勤服务的舞台,怎么让这一方舞台唱出不一样的歌曲,需要后勤人发挥自己的思维,本着为生为师的初心,实施有效的管理,创造出应有的价值。通过对现有环境资源的改造和利用,促使校园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提高,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变化,促进师生员工对校园变化的关注,辅助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和学术水平。
2.合理布局池塘大小,在池塘周围种植适合的水生类植物,将鱼种适宜密度与池塘的大小合理化,同时利用学校其他空地种植适合的作物,如玉米、大豆等,既可以为鱼类提供充足的营养,又可以解决饲料成本,达到提高鱼的品质。选择种鱼成本较低的,如鲫鱼、鲤鱼、草鱼和白鲢等,在不同的时节,按照鱼类生长特征,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保证鱼的成活率。同时引入高科技手段,如自动喂饲系统、水质调节监测系统等提高养殖效率和水质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物业服务标杆化项目探索
1.增值服务探索的意义。作为高校后勤物业工作者,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标准,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