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职业卫生与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5.65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8
总字数:约6.11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职业卫生与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

A.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B.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心理因素

C.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经济因素

D.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管理因素

答案:A

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最大容许浓度(MAC)是指:

A.工作场所空气中允许存在的粉尘浓度

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此值,劳动者出现不适症状

C.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此值,劳动者出现职业病

D.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此值,劳动者出现死亡

答案:A

3.以下哪项不是职业中毒的特点:

A.症状具有多样性

B.症状具有潜伏期

C.症状具有特异性

D.症状具有急性发作

答案:D

4.工作场所噪声的强度单位是:

A.分贝(dB)

B.厘米(cm)

C.毫米(mm)

D.米(m)

答案:A

5.以下哪项不属于职业性皮肤病:

A.接触性皮炎

B.光线性皮炎

C.变应性皮炎

D.铅中毒

答案:D

6.工作场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A.检测、评价、控制

B.评价、检测、控制

C.控制、评价、检测

D.检测、控制、评价

答案:A

7.职业性噪声聋是指:

A.工作场所噪声超过标准值,劳动者出现听力下降

B.工作场所噪声超过标准值,劳动者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C.工作场所噪声超过标准值,劳动者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

D.工作场所噪声超过标准值,劳动者出现视力下降

答案:A

8.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A.通风、隔离、个体防护、健康教育

B.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健康教育

C.通风、个体防护、健康教育、隔离

D.隔离、个体防护、健康教育、通风

答案:A

9.以下哪项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检测方法:

A.现场检测

B.实验室检测

C.问卷调查

D.医学检查

答案:C

10.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是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的:

A.前期工作

B.中期工作

C.后期工作

D.全过程工作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包括:

A.生产过程

B.作业环境

C.生产设备

D.劳动者自身

E.管理因素

答案:A、B、C、E

2.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包括:

A.急性危害

B.慢性危害

C.遗传危害

D.心理危害

E.社会危害

答案:A、B、C、D

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措施包括:

A.改进生产工艺

B.优化生产设备

C.加强个体防护

D.健康教育

E.改善劳动条件

答案:A、B、C、D、E

4.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检测方法包括:

A.现场检测

B.实验室检测

C.问卷调查

D.医学检查

E.事故调查

答案:A、B、C、D

5.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科学性

B.实用性

C.系统性

D.可操作性

E.可持续性

答案:A、B、C、D、E

6.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内容包括:

A.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B.物理因素强度

C.生物因素种类

D.作业环境温度

E.劳动者健康状况

答案:A、B、C、D、E

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包括:

A.通风

B.隔离

C.个体防护

D.替代工艺

E.健康教育

答案:A、B、C、D、E

8.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包括:

A.改进生产工艺

B.优化生产设备

C.加强个体防护

D.改善劳动条件

E.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答案:A、B、C、D、E

9.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

A.立即撤离现场

B.进行现场处理

C.对受害者进行救治

D.开展事故调查

E.健康教育

答案:A、B、C、D、E

10.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管理措施包括:

A.制定职业卫生法规

B.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C.加强职业卫生培训

D.开展职业卫生监督

E.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答案:A、B、C、D、E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其中,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职业性有害气体等;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的特点如下:

(1)生物因素:具有潜伏期长、反复感染、易传染等特点;

(2)化学因素:具有毒性作用强、易侵入人体、易累积等特点;

(3)物理因素:具有强度大、频率高、辐射性强等特点;

(4)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