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处置有力的应急救援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企业财产损失企业应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河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三、术语
1.预警:是指在事故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的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车间和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2.应急响应:为应对突发或重大事件的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3.应急救援: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四、职责
1.主要负责人职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事故调查,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组织恢复正常生产;保障应急资源配备。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负责公司事故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在应急总指挥外出或授权时承担总指挥职责(按照安全总监、生产副总顺序)。
3.安全部职责:负责做好事故的报警、情况通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和警戒;负责事故处置时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运输车辆及外来人员的管理、引导;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突发事件的紧急快速处置;对应急物资的完好及配备进行监督管理。
4.生产车间和设备部职责:负责事故发生时现场的灭火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工作;事故发生后的工艺处置,立即切断事故源,迅速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扩大;判断事故对生产的影响,并向现场指挥部反馈信息,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和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组织稳定生产或紧急停车,严防物料泄漏及其他事故风险。
5.后勤部门组职责:负责现场医疗救护,负责抢救受伤人员;应急车辆的准备、调度;
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物资、生活保障物资、应急资金的保障;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慰问。
6.生产技术部职责:协助总指挥决策,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对策和意见,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为指挥部提供建议,对事故时处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7.质检中心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空气、水、土壤等进行检测;对事故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等进行快速检测。
8.环保部职责:组织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空气、水、土壤等进行实时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扩散范围等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五、管理内容
1.应急管理机构
1.1应急领导小组公司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领导工作。应急领导小组设应急办公室(安全部),负责日常的应急管理事务。
1.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为主要负责人,副组长为安全总监、生产副总,成员为财务副总、生产技术部长、安全部长、沥青车间主任、储运(一)车间主任、储运(二)车间主任、联合车间主任、脱氢车间主任、硫磺车间主任、加制氢车间主任、动力车间主任、设备部长、后勤保障部长、企管部长。
1.3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为主要负责人,副总指挥为安全总监、生产副主要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四个专业小组,同时指挥部下设四个专业小组,分别为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处置技术组。具体人员、职责、联系方式见公司《应急预案》。
2.信息报告
2.1公司发生各类事故时,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采取对讲机、现场呼叫、防爆手机等其他迅速有效方式立即向值班主任报告,值班主任接报后应立即向主要负责人和安全部报告。
2.2发生一般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在接到车间报告后1小时内向东兴化工园区应急科报告。
3.预警启动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获得预警信息后,由总指挥或公司值班领导决定发出预警,并根据事态发展情况,作出应急响应准备。
4.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响应(车间、部门级)、二级响应(公司级)、一级响应(扩大至社会响应)共三级响应。
5.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步骤为先期处置、现场侦察、救生、现场灭火、稀释危险物质、设备抢修、环境监测、警戒与疏散、应急支援、响应终止。
6.后期处置
后期处置步骤为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
7.应急保障
7.1应急保障具体为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应急照明保障、人员防护保障、医疗救护保障、消防力量保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7.2各车间、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