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番茄种植管理技术演讲人:日期:
目录02大棚设施管理01品种选择与准备03栽培技术要点04水肥一体化管理05病虫害综合防治06采收与贮藏管理
01品种选择与准备
选择对当地主要病害有抗性或耐性的品种。抗病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的品种。适应择果形整齐、颜色鲜艳、口感好、耐贮藏的品种。果实品质选择高产稳产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产量适栽品种筛选标准
种子消毒处理方法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泡15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洗净。药剂浸种使用多菌灵等药剂浸泡种子2-3小时,捞出后晾干。种子包衣将种子与杀菌剂、杀虫剂混合后包衣,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和害虫。
基质种类选择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或基质,如腐熟的有机肥、蛭石、珍珠岩等。苗床基质配比要求基质配比根据不同苗龄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一般幼苗期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成苗期则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基质消毒使用甲醛、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基质进行消毒,以杀死病菌和害虫。
02大棚设施管理
棚体结构优化设计结构设计合理性根据地形、气候等条件设计大棚的跨度、高度、弧度等参数,确保抗风、抗压、排水等性能。材料选择通风口设置选用透光、保温、防雾、抗老化的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保证大棚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合理设置通风口,确保气流畅通,避免棚内温湿度过高或过低。123
通风换气在寒冷季节,采用炉火、电热线等加热方式提高棚内温度,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加温措施湿度控制通过覆盖地膜、减少浇水次数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防止病害滋生。通过开启通风口、换气扇等方式,调节棚内温湿度,降低病害发生率。温湿度调控技术
光照强度调节方案在夏季或光照过强时,采用遮阳网、反光膜等措施减弱光照强度,避免作物受损。遮阳措施在冬季或光照不足时,采用人工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等进行补光,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补光措施通过调节光照时间和强度,控制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开花结果时间,提高产量和品质。光周期调控
03栽培技术要点
定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大棚条件和栽培目标确定,一般每亩种植2000-3000株。行距规范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定植密度与行距规范
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及时去除多余枝条,保持主茎健壮。整枝打杈操作流程整枝时间一般采用单干整枝法,保留主干,去除侧枝。整枝方法在杈长到10-15厘米时,及时去除,避免养分消耗和通风不良。打杈原则
采用人工授粉或激素授粉,提高授粉率和坐果率。保花保果关键措施授粉方法去除畸形花和多余果实,保持果实品质。疏花疏果采用防落素等药剂处理,防止落花落果。果实保护
04水肥一体化管理
滴灌系统布局原则灌溉管道埋于地下减少破坏和老化,保证灌溉稳定性。滴头间距合理压力均衡根据番茄植株大小和需水量,合理安排滴头间距,避免水分浪费。通过调节管道压力,确保每个滴头出水均匀,提高灌溉效率。123
养分需求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营养液吸收效率,调整配方中的养分比例。配方调整微量元素添加根据番茄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避免缺素症状。根据番茄生长阶段和产量,计算出所需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营养液配比公式
生长阶段根据番茄的生长阶段,确定追肥的时机和次数,保证养分供应充足。肥料种类选择易溶于水、吸收快的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量根据番茄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含量,确定每次施肥的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和污染。追肥周期控制标准
05病虫害综合防治
常见病害识别特征疫病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茎部呈黑褐色腐烂,果实发病时呈软腐状。叶霉病叶片出现淡黄色圆形斑,后期逐渐变为褐色,病斑背面长有灰霉。病毒病叶片出现花叶、畸形、坏死等症状,果实变小、畸形、表皮有斑点。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天敌昆虫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030201微生物制剂使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制剂防治病害,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昆虫信息素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如性诱剂、聚集信息等。
合理选择药剂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化学用药安全规范正确使用方法按照药剂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安全间隔期确保在采摘前有足够的安全间隔期,让药剂在番茄上充分分解,避免残留。
06采收与贮藏管理
成熟度划分根据果实颜色、硬度、果脐处果皮颜色等指标,将大棚番茄划分为青熟期、半熟期、全熟期等多个成熟度级别。适宜采收成熟度大棚番茄一般在半熟期至全熟期之间采收,此时期果实硬度适中,风味浓郁,便于贮藏和运输。成熟度分级标准
采收时间大棚番茄的采收时间通常在晴朗天气的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时段。采收频率根据番茄成熟度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采收频率,确保果实品质和产量。采收时间窗口控制
低温储存储存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