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CCSB16
3213
宿迁市地方标准
DB3213/T1080—2025
夏播酿酒高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greenmanagementagainstdiseasesand
pestsofsummerbrewedsorghum
2025-05-08发布2025-06-08实施
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213/T1080—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沭阳县农业农村局、宿迁市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倩、李彬、潘明泉、赖上坤、王卫军、王考艳、吴敏、顾启花、陈之政、崔小平、刘晓飞、张善磊、田胜营、丁翊东。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DB3213/T1080—2025
1
夏播酿酒高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夏播酿酒高粱病虫害防治对象、防治原则、防控技术、防控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宿迁地区夏播酿酒高粱病虫害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42478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规范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防治对象
4.1病害
炭疽病、纹枯病、大斑病等。
4.2虫害
高粱蚜虫、玉米螟、桃蛀螟、高粱条螟、粘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
5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合理安全高效使用化学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1276规定。
6防控技术
6.1农业防治
2
DB3213/T1080—2025
6.1.1轮作换茬
高粱不宜连作,应选择与玉米、豆类、薯类、花生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换茬。
6.1.2合理肥水
6.1.2.1结合播前土壤旋耕,施商品有机肥200kg/666.7m2~400kg/666.7m2,或施45%复合肥(15:
15:15)40kg/666.7m2~50kg/666.7m2做底肥,肥料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6.1.2.2生育期间特别在孕穗期和灌浆期,遇干旱及时灌溉,在多雨季节应及时排水。
6.1.3良种选用
选择适合宿迁地区气候条件,抗逆性强、抗病抗虫性好、拱土力强的优良品种。如:迁酿粱1号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6.1.4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病虫种子和霉变种子,晒种2d~3d。根据高粱病虫害防治种类进行药剂拌种。具体药剂及施药方法参见表1。
6.1.5适期播种
夏播应抢墒早播,最迟不晚于6月底播种。
6.1.6适时间定苗
在高粱3叶1心到5叶1心期间及时间苗和定苗,拔出弱苗、小苗和病苗,病苗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6.2物理防治
采用性信息素诱杀,根据靶标害虫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相应的性诱剂,安装2个/666.7m2~3个/666.7m2,适时更换诱芯。
6.3生物防治
6.3.1天敌防控
选择螟虫一代羽化高峰期(宿迁本地约为7月中上旬)第一次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释放量为10000头/666.7m2~15000头/666.7m2,间隔5d~7d之后释放第二次,释放量为15000头/666.7m2。
6.3.2生物药剂防治
选择苏云金杆菌或印楝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害虫卵孵化初期或幼虫低龄期;枯草芽孢杆菌防治大斑类病害发生初期。
6.4化学防治
6.4.1不宜用农药
高粱对敌敌畏、敌百虫、辛硫磷、马拉硫磷、倍硫磷、杀螟硫磷、丙溴磷、高效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