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培养目标
冶金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冶金工程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应能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培养要求
1.理论基础:掌握冶金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内外冶金工业的发展动态。
2.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实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任务。
3.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意识,能够参与和主持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
4.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冶金工业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5.伦理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年限与学分
1.培养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
2.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应修满40学分,其中公共课程12学分,专业课程24学分,选修课程4学分。
四、课程设置
1.公共课程(12学分)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学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分)
(3)大学英语(4学分)
(4)体育(4学分)
2.专业课程(24学分)
(1)冶金工艺学(4学分)
(2)冶金热力学与动力学(4学分)
(3)冶金物理化学(4学分)
(4)冶金设备与自动化(4学分)
(5)冶金分析测试技术(4学分)
3.选修课程(4学分)
(1)冶金材料学(2学分)
(2)冶金过程控制(2学分)
(3)冶金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2学分)
(4)冶金企业经营管理(2学分)
五、实践教学
1.实验室实验(8学分)
(1)冶金工艺学实验(4学分)
(2)冶金热力学与动力学实验(2学分)
(3)冶金物理化学实验(2学分)
2.工厂实习(8学分)
(1)冶金企业实习(4学分)
(2)冶金工程设计与施工实习(4学分)
3.科研训练(8学分)
(1)毕业论文(6学分)
(2)科研课题(2学分)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论文题目。
2.论文撰写: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等部分。
3.论文答辩:学生完成论文撰写后,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进行评审,并给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意见。
七、毕业与就业
1.毕业条件: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毕业。
2.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
八、教学管理与考核
1.教学管理:学院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2.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3.学位授予: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硕士学位。
九、教学资源
1.图书资料:学院图书馆藏书丰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文献资料。
2.实验室设施:学院设有多个冶金工程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3.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4.企业合作:学院与多家冶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我国冶金工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冶金工程硕士研究生,为我国冶金工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
一、培养目标
冶金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冶金工程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冶金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基本素质。
2.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冶金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冶金工程领域的项目管理、技术交流与合作。
4.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冶金工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二、培养规格
1.学位授予门类:工学
2.学位授予类型:学术型
3.学制:2.5年
4.授予学位:工程硕士学位
5.培养层次:硕士研究生
6.培养方向:冶金工程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军事理论等。
2.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制图、金属学、材料力学、金属物理、金属工艺学、热力学与传热学、化学工程基础、过程设备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等。
3.专业核心课:冶金工艺学、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