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理论游艇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136-03
一、优势(strength)
从国内外游艇产业目前已有的发展情况来看,游艇产业正在逐步成为“中国旅游业最新的一座大金矿”。谁可以在游艇产业这一领域捷足先登,谁就能把握下一阶段高端休闲型旅游市场的主导权。霞浦县作为拥有广阔的海域、漫长岸线、众多港湾、独特岛屿的沿海县份,集“山、海、川、岛、林”于一体,海上日出、海岸滩涂摄影享誉国内外,更加具有大力发展游艇海洋旅游的有利优势。
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为游艇旅游提供了广阔前景。霞浦县海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265万亩,海岸线510公里,岛屿442个,均居福建省第一。沿海港湾众多,如串珠镶嵌在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拥有“两洋三湾四港”,气象、水文以及温湿度等均适宜游艇作业,是少有的游艇“海上乐园”。被誉为滩涂摄影黄金海岸“东海一号”景观道惊艳全国。四礵列岛海蚀地貌景观千姿百态。此外,得益于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霞浦县碧海银波、水净鱼肥,海钓、海洋牧场等“渔旅”融合项目前景广阔。发展“游艇旅游”能够把分散的海洋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进一步激发旅游潜能、提高旅游品质,真正将霞浦县海洋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劣势(weakness)
游艇产业作为经济高端化、消费现代化的代表产业。目前还未纳入地方政府规划,需加强考察论证研究,抓紧游艇码头及航道水域规划编制工作,正确处理好游艇产业与海运业、养殖业的关系,提前控制与保护游艇优质资源,航道、岸线、陆域等配套需布局建设,而目前游艇产业规划还未进入全县全域旅游行动指南。
在空间布局上,需立足霞浦县资源禀赋,按照宁德市的设想将霞浦县作为游艇文化综合推广基地进行规划建设,东冲半岛作为海洋旅游集聚区布局游艇旅游产业,将游艇旅游与海岛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霞浦县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与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十四五”海洋强县建设专项规划、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相衔接,确保科学可行、落地见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越来越多沿海城市将发展目光转向游艇产业,从周边县市区来看,厦门市游艇产业走在全国前列,高端俱乐部众多;福州市起步较早,主要为闽江游;温州市着力打造洞头海上运动之都。对照宁德市游艇产业以“渔旅结合、大众消费、绿色环保”为发展的定位和方向,霞浦县在游艇产业发展相关工作上相对滞后。
霞浦县海域面积广,养殖产业多,考虑到霞浦县约86%的海域为养殖区和限养区,在未明确界定游艇可进入海域、目前暂可使用航道,划定海上运动、海上游乐和游钓区域的情况下,需遵守交通运输部《游艇安全管理规定》且不影响其他船舶通航的前提下,允许游艇在霞浦县海域等主航道低速通行,但禁止在航道内停留。
三、机会(opportunity)
目前,宁德全市仅有游艇制造企业2家、培训企业1家,霞浦县的游艇产业正处于萌芽阶段。从先行地区游艇产业发展的经验看,霞浦县以发展游艇旅游业为先手,逐步带动游艇俱乐部、游艇维修保养、新能源游艇制造等上下产业链。
四、威胁(threats)
目前游艇旅游业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霞浦县共有陆岛交通码头35个(无正规客运码头,其中11个可供岛际班船停泊),建成渔港30处(仅三沙中心渔港可供客轮临时停泊),渡运航线11条、船舶15艘1279客位,客渡运力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海上交通还不够便利。据不完全统计,当前霞浦县参与海上休闲旅游船舶260多艘,非法载客行为整体呈现数量多、分散的态势,船舶主体多样,个体、私营等零散、小规模、不规范的海上经营性休闲活动频发,且有蔓延的趋势。海上经营性船舶休闲旅游出现“无行业管理部门、无合法运营主体、无合法持证船舶、无合法持证船员、无正规停靠点、无正规活动水域、无应急救护保障、无维护保养场所、无金融保险支持”等现象,市场无序,监管缺失,良莠不齐,安全隐患极大。发展游艇服务业有助于破解海洋旅游交通瓶颈,游艇制造业涉及的捕捞船、救生艇、公务快艇等功能型船舶是海上交通的重要补充,对于推动三湾互动、港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海上霞浦”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游艇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矛盾体,在不破坏旅游资源的大前提下进行宜区宜地的开发,实现保护旅游资源与游艇产业健康发展是霞浦县开发游艇行业不容忽视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游艇产业是高度依托海洋资源的产业,霞浦县海域面积广,养殖产业多,考虑到霞浦县约86%的海域为养殖区和限养区,游艇的排污及游客制造的垃圾会对已有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游艇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宁德市已有相对成熟的游艇观光游览路线和全省首台中国船级社“绿—3”标志的电动船舶,在地缘相近且市场份额相近的情况下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