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安全注意事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水域安全防护
01
防暑降温管理
03
饮食卫生控制
04
户外活动防护
05
灾害应对预案
06
儿童专项防护
01
PART
防暑降温管理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时段进行户外作业,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配备防护设施
佩戴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等,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加强通风换气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及时排出热空气,降低环境温度。
定期休息与饮水
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高温作业防护要点
空调使用安全规范
适宜温度设置
将空调温度设定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低或过高造成身体不适。
定期清洁与维护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保持空气流通畅通,预防细菌滋生。
避免冷风直吹
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向身体,特别是头部、颈部和关节部位。
合理搭配使用
适当开窗通风,搭配使用电扇等其他降温设备,提高空调使用效果。
根据身体需要定时补充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饮用温开水、果汁、茶等,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和冷饮。
在大量出汗后,适当补充含有钾、钠等电解质的饮品,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电解质,是夏季补水的好选择。
补水与电解质平衡
定时定量补水
选择合适饮品
补充电解质
多吃水果蔬菜
02
PART
水域安全防护
场所资质
选择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游泳场所,避免感染疾病。
水质清洁
深度适宜
选择深度适宜的游泳场所,避免超出个人游泳能力范围。
选择有合法资质、救生员和救援设备的游泳场所。
游泳场所选择标准
溺水自救基础技巧
保持冷静
落水后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大声呼救。
仰漂自救
寻求帮助
落水后应尽量采取仰漂姿势,使口鼻露出水面,保持呼吸。
尽量抓住身边的漂浮物或救生设备,等待救援。
1
2
3
儿童戏水监护要求
儿童在水中时,家长或监护人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
时刻监护
为孩子穿戴合适的救生衣、泳圈等救生设备。
穿戴救生设备
向孩子传授基本的自救技能和应急知识,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教授基本自救技能
03
PART
饮食卫生控制
食品储存温度标准
冷藏食品温度
冷藏肉类、禽类、鱼类等食品应保持在0-4摄氏度之间,以确保食品新鲜度。
冷冻食品温度
冷冻肉类、禽类、鱼类等食品应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下,以长时间保存食品。
常温储存
对于不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变质。
剩菜分类储存
将剩菜分成不同的种类,分别储存,避免不同食品之间相互污染。
隔夜菜处理原则
加热处理
隔夜菜食用前需彻底加热,确保食品内部的温度达到70摄氏度以上,以杀死细菌。
避免重复加热
剩菜不要反复加热,以免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同时增加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冷饮过量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等。
冷饮过量食用禁忌
胃肠道疾病
冷饮过量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减少胃肠道的血流,影响消化腺的分泌,导致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
冷饮过量会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血管疾病。
诱发心血管疾病
04
PART
户外活动防护
涂抹防晒霜
穿戴长袖、长裤、宽边帽子和太阳镜等防晒衣物,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穿戴防晒衣物
避开高温时段
尽量避免在10点至16点之间直接暴露在阳光下,这段时间紫外线最强烈。
选择合适的防晒霜,每隔两三个小时重新涂抹一次,确保防晒效果。
防晒措施实施层级
蚊虫叮咬应急处理
使用驱蚊产品
外出时使用驱蚊水、驱蚊手环等驱蚊产品,避免蚊虫叮咬。
及时处理叮咬
避免抓挠
被蚊虫叮咬后,可用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并涂抹止痒药膏。
叮咬部位尽量不要抓挠,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症状。
1
2
3
雷雨天气避险路径
避免户外活动
雷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是避免站在空旷的高地、大树下等易遭雷击的地方。
寻找避雷场所
如必须外出,应寻找有避雷设施的建筑或车辆内躲避,避免在大雨中奔跑。
断开电器连接
在雷雨天气中,要及时断开与电器的连接,避免触电危险。
05
PART
灾害应对预案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巡查和值守,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黄色预警
停止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做好城市内涝防范。
橙色预警
01
02
03
04
相关部门做好暴雨应对准备,加强雨情监测和预报。
蓝色预警
启动紧急救援预案,全力抢险救灾,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红色预警
暴雨预警响应流程
山洪逃生路线规划
识别风险区域
在山区、沟谷等易发生山洪的区域,提前规划好逃生路线。
避开危险地带
不要在山洪易发地段扎营、游玩,避免在山洪暴发时来不及逃生。
选择高处避难
在遭遇山洪时,选择向山脊、高地等高处转移,避免被山洪卷入。
紧急呼救
如果被山洪围困,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检查电路线路
定期检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