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堂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制定本课堂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教师、学生以及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工作人员。
二、教师课堂规范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应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备课内容应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
2.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确保教学设备能正常使用。
3.预备铃响后,教师应到达教室门口,做好上课准备,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相关事宜,如摆放好教材、文具等。
(二)课堂教学
1.严格按照课程表和教学计划授课,不得随意增减课时、变更教学内容或私自调课。如需调课,需提前办理相关手续并通知学生。
2.上课铃响,教师应立即进入教室,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生动,语速适中,板书规范、工整,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严格遵守课堂教学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拖堂。如遇特殊情况需提前下课或延长上课时间,应提前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并通知学生。
6.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得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
7.维持课堂秩序,及时处理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应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情节严重的,应及时报告学校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处理。
(三)课后工作
1.下课铃响,教师应及时结束授课,组织学生有序离开教室。
2.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作业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中讲解。
3.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4.协助学校做好教学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修。
三、学生课堂规范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应按照课程表提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材、文具等学习用品,放置在桌面左上角。
2.预备铃响后,迅速进入教室,安静就座,做好上课准备。
3.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或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二)课堂学习
1.上课铃响,全体学生应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回应后再坐下。
2.课堂上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做好笔记。不得交头接耳、玩手机、看课外书籍、吃东西等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行为。
3.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发言时应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再起立回答,声音洪亮,表达清晰。
4.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不得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如有不同意见,应在老师或同学发言结束后,举手提出。
5.爱护教学设施和教室环境,不得在课桌椅、墙壁上乱涂乱画,不得随意损坏教学设备。如发现设备损坏,应及时报告老师。
(三)课后作业
1.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内容准确。
2.及时上交作业,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应提前向老师说明情况。
3.对于老师批改后的作业,要认真查看,分析错误原因,及时进行订正。
四、课堂考勤管理
1.教师应在每节课上课前对学生进行考勤,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考勤方式可采用点名、签到等,具体方式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对于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了解原因,并进行教育。对于多次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相关部门,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学生因病、因事不能上课,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请假手续一般应由学生本人或家长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经班主任同意后,报学校相关部门备案。请假期间,学生应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相关课程内容。
五、教学设施管理
1.学校应定期对教学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教学设施的正常使用。教学设施包括教室、课桌椅、黑板、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2.教师和学生应爱护教学设施,不得随意损坏。如因人为原因造成教学设施损坏,应照价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3.教师在使用教学设施前,应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维修,不得擅自拆卸或修理。
4.学生在使用实验器材等教学设施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听从老师的指导,确保安全。
六、监督与考核
1.学校成立课堂教学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堂秩序,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
2.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评教、同行互评、领导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教师绩